第A1版:要闻

农产品如何搭上“电商快车”

看农业电商主体怎么做

  □见习记者 李军 季颖
  这几天,农产品电商仓储库房外,一辆辆货车等着分装发车;农村电商办公区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订单、回复客户……如今,我省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搭载“电商快车”,“奔赴”天南地北,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我省众多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搭上“电商快车”后,快速发展,日益壮大。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省农业电商面临哪些利好?遇到困难时又如何解决?近日,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我省一些农业电商主体,看看他们怎么做。
提高仓储能力 进军网上市场
  这几天,台州市椒江区鸿勃家庭农场创办人、26岁的盛建高正忙着加工刚从田里割回来的稻谷。近来,他的淘宝店接到了不少老客户的大米订单。
  2013年,盛建高正式注册了台州市椒江区鸿勃家庭农场,种植水稻、油菜和水蜜桃等。作为一名“90后”,盛建高深知电商营销的魅力。“早在农场创办之初,我就通过淘宝、微信、APP等网销平台,将农场的大米、杂粮、菜籽油等放到线上销售,年销售额达80多万元。”盛建高告诉记者,正是见证了电商平台在拓展农产品销售上的优势,2015年7月,他又在淘宝网上开了第二家网店。“农场周边的现代物流业较为成熟,要发展电商,农场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农产品规整码放等问题。”盛建高说,为此,他于2015年专门投资30万元,建了450平方米的农产品仓储库房。“农场的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销售额提高‘妥妥的’!”盛建高说,如今,农场的经营面积已从最初的33亩扩大到370亩,农产品从台州本地卖到全国各地,甚至还卖到了俄罗斯。他高兴地说:“2015年农场网络销售额达200余万元,而今年至11月上旬就已达300万元,大大超过去年全年的网销额,多亏搭上了‘电商快车’!”
瞄准网络市场 推动产业发展
如今,借助电商平台、开拓销售渠道,成为我省不少茶企的“明智之选”。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成立于2008年8月。近几日,在“艺福堂”的物流中心门外,停满了各家快递公司的运输车,在经过制单、配货、打包等流程后,一单单优质茶叶就经过这些快递运输车送往各地。这个投资560万元建立的物流中心,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一天能承担3万个包裹的发货量。
  据该公司企划部经理钱一强介绍,公司成立之初,便立足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通过公司化运作,只用了3年时间就成为电商平台茶叶领导品牌,年销售额从创业初期的4.2万元递增到现在的2亿元。
  依靠电商“激活”茶产业,是“艺福堂”的成功之道。为突破目前农业电商正面临“千店一面”的尴尬,该公司“穿新鞋、走新路”,积极打造“艺福堂”品牌,目前经营商品达1000余种。钱一强介绍,如今,“艺福堂”销售平台已遍及天猫商城、京东商城、淘宝网等领域,借助宣传和电商发力,公司旗下的西湖龙井茶、法兰西胎玫瑰等产品的销量居淘宝和天猫首位。
做足创业功课 八成土鸡网销
  给土鸡喂食、捡拾鸡蛋、接单发货……因为在电商平台上接到的订单太“红火”,连日来,江山市郎田坞家庭农场场主陈明忙得不亦乐乎。
  2008年,大学毕业没多久的陈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他筹措了22万元资金,在当地租了13亩土地,买了1000多羽土鸡苗,办起养殖场。自此,起早贪黑围着鸡打转,成了陈明的“必修课”。本以为已做足了创业“功课”的陈明没想到,鸡养成了,销路却成了大难题。为了把近千只鸡卖掉,陈明四处奔波、多方联系,费了一番工夫。随后几年,陈明想尽办法,试图改变销售窘境,仍没有打开市场。
  采用原生态、纯天然的方式养出来的土鸡,为什么卖不出去?陈明大惑不解。2012年,一位开淘宝店的同学鼓励陈明将土鸡“搬”到网上去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明首次“触网”便让土鸡销售有了起色。尝到了“甜头”后的陈明,先后与4家网店建立了土鸡、土鸡蛋供货关系。“现在,农场的土鸡蛋、土鸡有八成以上是在网上销出去的。“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今年5月,我还在天猫开起了新的网店。”陈明高兴地说。
统一网销品牌 抱团开拓市场
  杭州富阳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3年,由32家合作社组成。“联合社成立后,农产品数量大增,随之而来的销路问题愁坏了我!”联合社理事长何建强告诉记者,当时恰逢政府鼓励发展农业电商,联合社就专门派人到临安“取经”,决定借助电商进一步开拓销售渠道。
  “没想到搭上‘电商快车’后,联合社的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了!”何建强说,联合社不但在阿里巴巴上开设了1家店铺、在淘宝上开了7家店铺,还在丰收购、微信上开了电子商店。“为扩大品牌影响力,联合社注册了“富春山居”商标,统一品牌、包装进行网销,效益很不错。”
  “现在,联合社正囤足货源,为应对这段时间的网购高峰做足准备。为提升配送能力、联合社已与不少快递公司达成了协议。”何建强说,电商给联合社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今年上半年,联合社电子商务销售额已达518万余元,预计今年全年可突破1500万元。
链接:
  近年来,我省农业电商发展量质并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成为促进我省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的新引擎。围绕农产品销售,我省率先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积极搭建“淘宝特色馆”等农产品销售平台。据统计,2015年全省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04亿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69%,约占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22.5%。随着农业电商主体“大军”的不断扩容,我省农业电商正日益成为浙江农业发展的又一张“金名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