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但农产品生产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各种类型、多道环节,要想监管好并不容易。近年来,金华市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控和流通环节的规范交易,有效保障了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老百姓牢牢守住了“舌尖安全”关口。近日,笔者走访了该市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实地感受这把“安全锁”是如何“锁牢”的。
提高主体意识,确保行为自觉
“在我们合作社里,随便哪家的菜地,拿来我都放心吃。”在位于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里央田村的金华市里央田蔬菜专业合作社里,理事长张永红很有底气地说。
里央田蔬菜专业合作社是金华市郊最大的小白菜生产基地,现有社员63个,总种植面积450多亩。张永红的底气来自他对社员生产过程的了解,这种了解,不仅因为他们是知根知底的乡里乡亲,还有通过市场倒逼逐步培育的安全生产意识。“这种意识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我们合作社从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花大力气抓安全生产,一年年反复讲。”张永红说,现在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实名制交易卡结算,一旦你的菜出现问题,很快就能查到来源,不但贩销商会找你,整个市场你也进不去了,不光个人损失很大,甚至影响整个合作社的声誉,所以社员们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是很强的。“平时我们也十分注重质量安全管理,除了政府安排的抽检,合作社自己也检测,而且我们的检测不是社员送检,而是实地抽检,你有菜要卖了,我直接到菜地抽样检测,检测合格才允许上市。”张永红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要产出来,产出来就离不开农民安全生产的意识。为此,金华市十分注重对广大主体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从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入手,不断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该市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和微信宣传平台,每周五定期给全市50万农民信箱用户发送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短信。在每次开展的生产业务培训中,总是安排较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内容,真正体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还专门组织了多期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内检员培训班。
为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今年该市还想了个特别的招——露天电影,组织了百场电影进社区、进基地、进学校巡回宣传活动,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数万市民、村民进场观看,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目前我们的农产品生产还是以千家万户为主,政府主管部门有限的监管力量只能以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为主,只有不断培养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把质量安全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我们的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才真正有保障。”金华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陈加伟说。
加强过程控制,确保生产安全
“今年夏天有一批韩国客人来我的葡萄园,一开始他们还有点犹豫,摘下葡萄问我是不是要洗下再吃,我跟他们说,你们直接放心吃,吃坏了我负责。这些客人说,他们去过很多果园,敢说摘下来直接吃的还没有。”“我的火龙果园跟市场‘脱节’的,我不去市场卖,我的价格也不跟市场走,批发每公斤30元,进园采摘每公斤40元,这几年都是果园就地销售,熟客很多,因为我的火龙果品质好,又安全。”
笔者在金华时,就碰上了这么两位“牛人”,前者是金华市程宏家庭农场女主人陈援朝,后者是金华市土飘香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福君,不过,他们的底气可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
陈援朝的果园曾经两创我省葡萄最长采摘期记录,10月27日,她带笔者走进她的葡萄园。比起有些一点杂草没有、整齐干净的葡萄园来说,陈援朝的葡萄园有点“难看”,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果园管理水平太低。“不好意思啊,草有点多,不太好走,这段时间没空割。”陈援朝说。
不过比起果园样子的不起眼,葡萄架上的葡萄却着实“打眼”。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仿佛能从葡萄粒子里透过来,晶莹得仿佛玛瑙一般。“今年光照少,上色差了些,不然看起来还要漂亮。”一钻进葡萄架下,陈援朝一边随手摘了颗葡萄放进嘴里,一边跟笔者“抱怨”,“这段时间野蜂太多了,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防虫网也防不住,一叮烂一串,又不能打药,头疼煞了,过几天气温低了可能会好点。”
同样通过生产控制建立起产品自信的还有徐福君。“火龙果的嫩枝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感染病菌,我们采用了避雨栽培,通过技术改进在冬天病虫害比较少的时候培养结果枝条;每年生产季节结束后,全园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源,这样就能做到全年不打药。另外一个就是投入品控制,我使用的都是正规厂家的肥料。我的大棚膜扣着6年了没揭开过,滴管也已经使用了5年,如果投入品不好,土壤早就返盐很厉害了,滴管也老早堵塞了。”徐福君说,农产品品质好不好,土质很重要,而土质的养护,投入品很关键。多年来,尝到甜头的徐福君坚持用好的投入品“善待”土壤,他的“回报”就是园里的火龙果以质量和安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供不应求。
这两位业主,他们的生产基地算不上很高大上,他们也只是金华众多农产品生产主体中的普通一员。他们的做法,也是该市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追求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自觉行为。
完善后道监管,确保责任可溯
在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尖岭脚村新红星果业专业合作社里,合作社负责人吴经济这两天正忙着采收特早橘。在合作社的一间房子里,笔者看到了一套农残检测设备。“这是乡政府设在我们合作社的检测点,服务全乡的,机器的钱、试剂的钱、纸张的钱都可以去乡里报销,我们开展抽检还有补贴。今年下达给我们300批次抽检任务,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负责抽检工作的是吴经济的儿子小吴。他告诉笔者,他们会根据乡政府的通知,定期或不定期去附近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随机抽检,目前检测的主要是桃子和柑橘,因为这两种产品是他们乡外销的主打农产品。“每个批次检测8个样品,整个过程一般需要2个小时左右。从基地采样品,到完成检测,数据自动上传,顺利点也要半天。”小吴指着边上的一台设备说,这是合作社原来的检测设备,检测通道没有政府配备的多,效率相对低点。
无独有偶。笔者来到位于金东区多湖街道的浙江日福来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时,基地负责人周群也正在“鼓捣”新安装的农残检测系统。“昨天刚装好系统,跟我们自己原来的不太一样,还不怎么会操作。”
日福来公司目前有蔬菜生产基地1500亩,核心区500多亩,在金华市区有4家直营门店,还有许多机关食堂、学校等配送客户。“原来我们自己也有农残检测监管平台,每个批次产品上市前都会进行自检。现在政府将检测点直接建到我们基地,检测合格的产品,检测数据直接上传,系统还会自动生成并打印出一张含有我们生产基地信息的二维码,顾客只要拿手机扫一扫,就知道这菜从哪里来,这样对我们的产品销售也是很有好处的。”周群说。
知道产品从哪里来,万一出现问题能及时追溯到生产主体,这既是对流通过程的一种完善和规范,也是对生产主体的一种监督和约束。今年以来,金华市按照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引导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养基地率先建立产地有准出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风险可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今年将实现县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可追溯。
主体自律、生产自觉,监管严格、风险可控。通过走访,笔者看到了金华市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诸多务实举措。民以食为天,安全大于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百姓餐桌安全,任何努力都应该,任何努力都值得。
陈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