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我国又名土豆、洋芋、洋山芋、山药蛋、薯仔(香港、广州),国外对马铃薯的称呼也各有不同,如巴巴(西班牙)、麻薯(爱尔兰)、地豆(意大利)、地苹果(法国)、地梨(德国)、荷兰薯(俄国)等。马铃薯的块茎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
马铃薯的“前世今生”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容易,产量高,因而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据2013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马铃薯在全世界157个国家种植,总播种面积2.85亿亩,总产量3.68亿吨,平均亩产1260公斤。马铃薯在全球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欧、亚两洲,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世界的80%,其中以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国最多,种植面积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而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仅占20%。亩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荷兰,达到3000公斤,还有美国(约2667公斤)、日本(约2200公斤)和加拿大(约1800公斤)等。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我国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在东北、河北称土豆,在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也被称为土豆。
马铃薯最早传入中国大陆的时间是在公元1573~1619年。至18世纪中叶,我国京津地区已有较广泛栽培。
我国幅员辽阔,马铃薯栽培遍布全国,种植面积约8000万亩,平均产量较低,约为每亩1200公斤。
在浙江,老百姓通常把块茎小而圆的称为洋芋艿,块茎大而椭圆的称为洋番薯。
1949年,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仅30多万亩,上世纪50年代发展到45万亩,60年代超过60万亩,90年代90多万亩,进入二十一世纪马铃薯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目前全省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鲜薯1300公斤左右,其中春马铃薯90万亩,秋马铃薯10多万亩。马铃薯在全省各地都有种植,春、夏、秋、冬四季都可播种收获马铃薯。
它被称为“埋没的宝物”
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欧美一些国家,称马铃薯为“地下苹果”、“第二面包”、“珍贵作物”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专家们称马铃薯为“埋没的宝物”。
一般新鲜马铃薯块茎中所含成分为淀粉9%~20%,蛋白质1.5%~2.1%,脂肪0.1%~1.1%,粗纤维0.6%~0.8%。每100克新鲜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量318千焦,钙5~8毫克,磷15~40毫克,钾200~340毫克,碘0.8~1.2毫克,胡萝卜素12~30毫克,尼克酸0.4~1.1毫克。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是食用马铃薯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早熟马铃薯含淀粉11%~14%,中晚熟14%~20%,高淀粉品种可达25%以上。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马铃薯块茎中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块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马铃薯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马铃薯的高营养价值,是与其块茎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马铃薯块茎富含多种维生素。食用马铃薯有益于健康与维生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维生素C可防止坏血病,提高造血机能等,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约为每 100克 27毫克,是苹果的 6倍,这在多数谷物中是不含有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吃0.5公斤的马铃薯即可满足体内对维生素C的全部需要量。因此,我省沿海渔民在为期三个多月的远洋捕捞生产中,携带大量的新鲜马铃薯,既作为蔬菜提供维生素C,也作主食提供淀粉。块茎中还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M(叶酸)和生物素H等,对人体健康都是有益的。
马铃薯块茎富含矿物质,块茎中的无机盐如钙、磷、铁、钾、钠、锌,锰等,属于碱性食品,能够中和酸性食品的酸度,保持人体内酸碱平衡,也是对人的健康和幼儿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元素。
马铃薯块茎富含膳食纤维。新鲜马铃薯块茎内还含有0.6%~0.8%的膳食纤维,比大米、面粉含量高2~12倍;还含有0.2%的脂肪,属于低脂肪食品。
马铃薯的吃法很多,如煮、蒸、炒、烧、油炸,也可作馅、凉拌或做成沙拉等,更能加工成食品原料,如淀粉、全粉、薯泥等。据报道,马铃薯全粉可以在常湿下贮存15-20年而不变质。
它能化身为特殊的营养食品
(1)优质的婴幼儿食品:目前常见的婴儿辅食有土豆泥、土豆块和土豆饼干等,这类食品营养丰富齐全、烹调简单,也易于婴幼儿消化吸收。(2)保健食品:马铃薯块茎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钾等,是抗衰老、保健康的重要食品。彩色马铃薯品种还有丰富的花青素,它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危害,抗衰老效果较好。(3)美体食品:马铃薯是低热量、高含水量的食物,脂肪含量极低,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这对控制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非常有益。马铃薯中含有的淀粉多为抗性淀粉,它消化较慢,增加饱腹感并有助于延缓血糖值上升速度,同时丰富的膳食纤维也增加了食用后的饱腹感,减少了更多食物的摄入。马铃薯还能促进体内脂肪的代谢,有利于保持身体健美。从这些层面分析,马铃薯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吃了会令人发胖,只要吃得对,不仅不会发胖,反而有助减肥。将新鲜马铃薯汁液直接涂敷于面部,对眼周皮肤也有显著的美颜效果,减轻下眼袋的浮肿;年轻人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常受青春痘、痤疮困扰,用棉签沾新鲜马铃薯汁经常涂抹患处可解决问题。
它还具有药用价值
马铃薯具有补中益气、和胃健脾、消肿等功效,外用可敷疗骨折损伤、头痛、风湿等症。每100克新鲜马铃薯含钾量高达300毫克,是20多种经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含钾量最多的。据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周吃5-6个马铃薯,可使中风几率下降40%。马铃薯也是癌症患者较好的康复食品,食用马铃薯全粉或马铃薯泥可止吐、助消化、维护上皮细胞,缓解致癌物在体内的毒性;由于富含维生素和花青素,可预防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过早衰老、中风、关节炎等。另外,由于马铃薯淀粉的低热量特点,可用在维生素、葡萄糖、山梨醇等治疗某些特殊疾病的药品中。用马铃薯淀粉还可制成淀粉海绵,经消毒放在伤口上有止血作用。
彩色的它更是与众不同
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不仅形状各异,薯肉颜色也有白色、黄色、紫色和粉色等,以白色和黄色薯肉的马铃薯品种居多,彩色马铃薯较为少见。
彩色马铃薯有紫色、红色、黑色、黄色、七彩等多种颜色。彩色马铃薯由于本身含有抗氧化成分,因此经高温油炸后彩薯片仍保持着天然颜色。据分析,黑色马铃薯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而花青素具有抗衰老作用。目前,紫色马铃薯品种有紫洋、紫玫瑰等,红色马铃薯品种有红美、红云等。彩色马铃薯不仅营养成分高于普通马铃薯,因块茎中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如芥子酸、香豆酸、黄酮、以及花青素、硒,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
吃马铃薯的人多不多?
国外马铃薯食品消费占比较大,且加工业较发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并颇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之一。
美国每年人均马铃薯消费量为65千克,消费量仅次于小麦面粉。马铃薯加工制品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76%,马铃薯食品多达90余种,市场上马铃薯食品随处可见。
在俄罗斯马铃薯享有“第二面包”的美称,几乎一年四季每顿饭都离不开土豆,烤土豆、“土豆烧牛肉”风靡俄罗斯,每年人均土豆消费量为100公斤,几乎与粮食的消费量差不多。
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约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制品,马铃薯条(片)、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还有全价饲料等。
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公斤。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公斤,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法国是快餐马铃薯泥的主要生产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达2万多吨,全国有12家大企业生产马铃薯食品,人均消费马铃薯制品39公斤。
在我国,马铃薯多用于鲜食。在传统的膳食结构中,90%以上的马铃薯作为蔬菜鲜食,很少作为主食直接食用。
近年来,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食品我国快速发展,薯条、薯泥、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马铃薯加工制品消费也不断增长。由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认识和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以及各种媒介的宣传引导,马铃薯食品将逐步成为我国日常食物结构的主食之一,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马铃薯加工产品主要有马铃薯食品(马铃薯片、条、泥、丁、膨化食品及馒头、面条等传统食品)、马铃薯粉条、马铃薯粉丝和马铃薯淀粉(包括变性淀粉和马铃薯全粉)。目前,马铃薯粉条加工是传统的马铃薯加工制品,用于加工淀粉的比例较小。
我国的马铃薯主食产品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各地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将马铃薯加工成不同形式的主食产品,主要有炒洋芋、锅粑洋芋、炕洋芋、烤马铃薯、铜锅洋芋焖饭、土豆饼、土豆煎饼、土豆丸子、洋芋粑粑、洋芋擦擦、洋芋丝炒饭、炸洋芋、煮洋芋、莜面土豆饼等。马铃薯主食形式多样,其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除了蒸煮外,还包括煎、炒、烤、烧、炸、炖等。
2015年初,我国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各地开展了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研发、宣传与推广。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粉干、年糕等主食产品,从而实现马铃薯由蔬菜消费向主食消费、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的转变。
2015年6月1日,马铃薯全粉占30%的第一代马铃薯馒头已在北京超市成功上市,并在北京200多家超市销售,标志着马铃薯馒头已成为居民餐桌上的一员,随后武汉、成都、杭州等地陆续开发出了马铃薯面包、马铃薯面条、马铃薯粉、马铃薯年糕、马铃薯复配米、马铃薯饼干、马铃薯蛋糕、马铃薯油条等系列产品,并在市场上推广,加快了马铃薯主食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