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品牌

创建农产品品牌,将家乡土特产销往海外

  从小小网店到年销售额近百万元;从耕种几分地到包销上百亩;从产品滞销到销出国门……绍兴上虞的王园园创建“虞南情”这一土特产品牌,并通过互联网开拓销路,品牌化经营农产品,实现家乡土特产销量年年攀升,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
土特产受到海外华侨青睐
  王园园毕业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此后她先后到宁波几家外贸公司任职。其间她常听说朋友开网店赚钱,这使她萌生了做网商的想法。但卖什么好呢?王园园思来想去,认为家乡土特产货源足,口味又受到不少外地人喜爱,于是注册了家名为“虞南之味”的淘宝店铺,专卖家乡土特产。
  王园园主打的是家乡的笋干菜。笋干菜是绍兴传统家常菜,颇受江浙一带老百姓的喜欢。在开店之前,王园园调查过不少卖绍兴特产的店铺,由于当地梅干菜特别有名,不少人也将笋干菜与梅干菜混淆在一起,当梅干菜卖出去。王园园并不认可这样做。
  她特意将绍兴笋干菜与梅干菜在概念上区别开来,独树一帜。在产品介绍上,她将笋干菜的制作工艺、营养价值、可制菜品等介绍得十分详细。不仅如此,她还仿照《舌尖上的中国》为笋干菜制作了专题宣传片,以讲故事形式介绍推广该特产。在包装上,她也尽量做精品,随商品寄给客户的,还有“致买家的一封信”,诚恳地请买家为商品提意见。制定制作标准、收购标准等。
  王园园的努力有了效果。2012年冬,第一次上网开卖笋干菜,商品上架才一个月,自家的新干菜、隔年干菜已经全部卖空。随后,她又问村里收购,再一次全部卖空。算下来,一个冬天卖光了200公斤笋干菜,赚了上万元。买家中有不少华人华侨,他们想吃家乡的味道,网上搜索当年排名第一的就是王园园的这家网店。
创立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笋干菜的网上热销让王园园尝到了甜头。2013年,她辞去工作,回到上虞专心经营土特产网店。那年,父亲在家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红米、黑米等各色大米。没有销售经验的老父亲第一年便滞销,五吨大米放在家里卖不出去,只能求助王园园的网络店铺。
  王园园并不急于售卖。她指导父亲多种几种不同颜色谷类,并首次提出“五彩米”概念。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五彩米”,王园园编制了一本《五彩粥米》小宣传画册,着重介绍了五彩米的出处、种植过程、养生功效、做法等,随包装好的产品一起寄给消费者。随着“五彩米”概念的推广,不少消费者纷纷在网店下单选购。
  2014年上虞团区委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王园园报了生态五彩米项目,一举获得铜奖。同年6月,她被选派到省团委参加农业相关培训。针对一些消费者提出的“五彩米”是否为转基因的猜测,借助这次培训机会,她找到了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对“五彩米”进行了专项检测,并出具了“检测认证报告”。有了这份报告,那些心中有疑虑的消费者终于可以放心大胆选购起来。
  那年,王园园种植基地的50亩五彩米销售额达到30万元。王园园还为网店内的土特产注册商标“虞南情”,销售产品包括笋干菜、五彩米等,打响自家农产品品牌。同时,她还在上虞开发区开了家线下体验店,把网上商品放到线下展示。针对日本等海外客户,她还专门开发了“五彩米”特色包装,封面上印着中国传统水墨画,可以当作伴手礼送给亲友。
拓展产业链,发展农耕文化体验游
  在种植五彩米同时,王园园还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了红米酒、黑米酒、五彩年糕丝等。拓展产业链。王园园还有更大的设想。她在网上开展活动,免费给网友寄五彩米,只要对方把做出的菜拍照发她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她大力开发五彩米菜系,甚至考虑发展线下饭店。目前,她征集到的菜色包括煤球蛋糕、八宝鱿鱼卷、红米酸奶糕、五彩米炒饭等,品相诱人。
  王园园预计今年五彩米产量将达到五吨左右,销售额将比去年增长10%。线上笋干菜销量将达到5000公斤,销量比去年增长30%。如今,王园园不仅包销周边村镇的笋干菜,还聘请当地村民到自己的种植基地工作,“虞南之味”网店还无偿帮助村民代销特色农产品。村中不少大学生在王园园带动下,纷纷回乡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此外,王园园还有一个占地近一百亩的果蔬基地,里面种有枇杷、沙糖橘、无花果、猕猴桃及大棚蔬菜等。她打算依托这个基地建一个农耕产业园。产业园内的果蔬一律不施农药,让其自然生长。园内还会设立农耕相关设施,让城市里的孩子到乡下体验农耕乐趣,带动旅游业发展。
张琳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