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湖区把“两区”建设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集聚要素、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截至2015年全区21个现代农业园区中,已有13个通过验收,建成面积达到6.59万亩。累计共建成高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超10万亩,累计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
猪倌变身农场主产业结构再优化
近年来,南湖区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农业发展新理念,以生猪产业减量转型及退养户转产转业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环境显著改善。
南湖区新丰镇的周根荣原来是该镇竹林村最大的个体生猪养殖户,有猪舍面积3650.2平方米。在“五水共治”中,他主动将猪舍拆除,随后通过利用自家承包地和向周边农户流转土地,开始从事苗木的栽培种植。尝到甜头后,周根荣的儿子及媳妇牵头成立了“嘉兴市南湖区新丰森荣家庭农场”,主要从事香樟、榉树、紫薇、桂花、广玉兰等苗木的栽培种植,并在今年建了花卉、盆景栽培的全光照玻璃阳光房,用于花卉和盆景的栽培和销售。在周根荣一家的带头示范下,周边已有20多家农户加入了苗木、花卉的种植栽培,并实施了“农场+农户”模式,有效带动了原养猪户的转产转业。
凤桥镇庄史村的金建军在拆除了自家的猪舍后,转产办起了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葡萄、水稻、毛豆、藏红花等,总面积达290亩。“原本我父亲是搞生猪养殖的,存栏500多头,我开了一家饲料店,主要是为周边养殖户服务,后来在政府的号召下,我们家就把猪舍和饲料店都拆除了,然后办起了家庭农场,希望通过转产取得更好的效益。”金建军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农村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
据该区农经局工作人员介绍,类似于猪场主转农场主的例子,在南湖区有很多。全区注册家庭农场169家、基地面积9359亩,其中生猪退养户创办的就有78家。凤桥镇大星村通过违章猪舍拆后土地复垦、土地流转,集中632亩土地吸引退养户发展家庭农场。如今,南湖区的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全区种养比例由28∶72调整为60∶40,夯实了农业转型的基础。
多措并举种好粮 粮食增产又增收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南湖区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让靠天吃饭的粮食生产增强抵抗力,逐步成为“旱涝保收稳产区”。
走近南湖的水稻田边,记者发现该地的稻田与其他地区大不相同,一眼望去,许多稻田上盖有钢管大棚。水稻为啥要种进大棚?区农经局相关工作人员揭开谜底:这里推行的是粮经结合种植模式,即同一块田里,上半年可能栽着甜瓜,下半年就种上了水稻。
现在,在农技专家的探索下,南湖区已形成了“大棚西甜瓜—晚稻”“大棚蔬菜—晚稻”“大棚生姜—晚稻”等多种“万元千斤”种植模式。在余新镇,依托当地农民种植西甜瓜的传统,推广“大棚西甜瓜—晚稻”复种模式,种植面积达7771亩。据介绍,如今打千斤粮,挣万元钱,正成为越来越多南湖农民的追求。以新丰镇为例,近五年来累计推广“万元千斤”模式种植面积52404亩,为农民净增收4.37亿元,增产优质粮食911万公斤。2015年全区示范推广“万元千斤”种植模式3.6万亩。
除了用“万元千斤”的模式吸引农户种粮以外,南湖区还着力于提升该区农田基础设施。按照9年建设12.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目标,南湖区分片、分块实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开展晚稻高产示范创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去年又投入4117.6万元,新增了1.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截至目前,全区已基本建成10.0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去年,南湖区粮食功能区全年平均亩产达到810公斤,每亩增收165元,比周边每亩增产85公斤,既增加了粮食产量,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粮食生产耕、种、收主要作业环节农机化水平达到74.3% 农田基础设施的提升,田、渠、路的综合治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也改善了农村面貌。农田水利、土地、道路和周边环境的改造,形成了农田标准化的新格局,美化了田园,优化了环境。在此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也使粮食生产更加生态绿色。
农业园区助转型 产业联动添动力
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示范带动能力强,是南湖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共同特点。截至去年底,全区3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中已分别有2个、4个、7个通过省级验收。
在南湖区凤桥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规划面积340亩的食用菌精品园,新建了80亩设施大棚栽培基地、9000平方米的工厂化生产栽培车间。在这里,食用菌栽培室的通风、光照、温湿度等可以用电脑来控制,实现智能化栽培。而食用菌栽培使用的菌包则是利用桑(果)树修剪下来的枝条作为原料,栽培结束后废弃菌包又被加工成生物饲料或有机肥料,重新投入到牲畜养殖和作物种植产业中去,形成了一条新型的农业生态循环链。
在该园区的特种水产示范区,以南湖区卫祥水产专业合作社、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繁荣农场为主体,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南美白对虾、青虾、河蟹和甲鱼等特色水产品,并开发休闲垂钓、观光渔业。该示范区年产各类水产1021吨,总产值达2350万元,比周边同类水产养殖场亩增收益3510元,带动了农户增产增收。
短短几年时间,南湖区已投入1.48亿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蔬菜、水果、水产、畜禽产品等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建设……南湖区不仅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南湖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还注册成立了“嘉兴市绿桥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设国有公司全面负责凤桥现代农业综合区的实施建设。
去年,南湖区深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季报制度,在“促成型、见成效”上苦下功夫,建成道路26910平方米,沟渠45491米,新增大棚415亩,喷滴灌溉设施570亩,蓄水池34558立方米,标准鱼塘1305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