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柯城柑橘产业重拾升势焕发生机

  •   金秋十月,柑橘挂满枝头,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园林村柑橘精品园里一派繁忙景象——地上堆满钢管,一个个新建的钢架大棚在烈日下泛着银光。从8月进场施工开始,搭大棚、修筑蓄水池、铺设滴灌……橘园主人秦宇发忙得不亦乐乎。“我要采取精细化管理,种植精品椪柑……”从传统栽种到现代化培育,让柯城柑橘果更甜,质更优,价更高,这样的理念正逐渐渗入到每个柯城橘农的心里,而这一切变化得益于一场柑橘转型。

    乡村旅游带来转型契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衢州地处钱塘江上游,闽浙赣皖四省交界之处,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为柑橘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每到春天,柯城区石梁镇的全省首个橘海森林公园就被香气笼罩,站在观景台上,脚下的橘树郁郁葱葱,连片成海,雪白的橘子花点缀绿丛间,空气中弥漫着丝丝馨香,赏花踏青的游客纷至沓来。“五一小长假一开始就会有好多人来看橘子花。”坎底村“橘海农家”的经营户王雪康今年“五一”放假第一天,一个中午接待了三十多桌游客。
      坎底村的石梁溪,清波潋滟。赏完橘子花,掬一把清水,上游还有一个天然亲水池名叫碧水潭,周边是橘林,青山绿水,游客可以在这里嬉水、露营。借着万顷橘海,柯城还建起了全长12.3公里的绿道,沿途有月牙岛、清水漾、滨水公园等景观节点,将橘园打造成公园,春赏花秋采摘,乐游客富橘农。
      以柑橘产业为基础,整链打造融合发展,柯城走出以柑橘景观为主的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新路。
      今年以来,柯城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利用柑橘“严重冻害和低价滞销”两大契机,推动柑橘改造、改良和转型,橘园景象日新月异,示范样板处处有生机。
      9月28日,计划投资3.8亿元、占地3000亩的中澳柑橘风情园正式开工建设,柑橘文化展示、澳洲风情游览,该项目将会打造成为柯城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标杆,成为柯城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名片。以柑橘风情园为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柑橘产业集聚区正在积极创建中,按照“远看是公园、近看是果园、走进是乐园”的思路,已完成规划设计。
      截至目前,柯城已建成1个中国柑橘博览园,10个柑橘精品园,10个柑橘休闲采摘区,形成集农业生产、休闲体验、公共服务、旅游接待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再现“一江碧水、两岸橘香”的生态画卷。
    变废为宝树立生态理念
      玉不琢不成器,柑橘树也一样,每年需要修剪枝条才能长得更好,结出更甜的果实。今年由于冻害,柑橘受冻严重,产生了数万吨柑橘枝条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因未得到及时处理,大量堆放在田间地头。柑橘枯枝到处堆放既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又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聪明的柯城橘农想到了变废为宝的好办法。
      石梁镇荞麦坞村农户张小松家的简易塑料大棚里,
      一朵朵灵芝从覆盖的地膜中窜出,看起来就像一朵朵
      黄色或淡褐色的蘑菇,而这些灵芝都是用柑橘树枝栽
      培的。“一袋菌包的原料,是80%的柑橘树枝,再加
      20%的木屑+麸皮,总重量15斤左右。而且,用柑橘树
      枝做成的菌包,灵芝孢子粉产量更高。”张小松介绍。
      张小松算了这么一笔账:一亩地可摆入的菌包数量是2600袋,一个菌包短段木重约7.5公斤,一亩菌包可以消耗约2万公斤以上的柑橘树枝。假如柑橘树枝成本每公斤0.5元,一亩短段木成本约需1万元。木屑和麸皮各需2000公斤即10%左右,成本为麸皮600元、木屑1400元,合计2000元。再加上人工成本(包括装袋、灭菌、搬运、接种)与塑料袋等等,成本一共是2万元左右。而灵芝孢子粉产量及收入为:一袋可产孢子粉50至75克,每亩可产孢子粉130公斤至195公斤。“如果以每斤灵芝的孢子粉销售价150元计算,一亩收入有39000元至58500元。”张小松表示,明年将会扩大规模,栽培更多的灵芝。
      为了让柑橘的生长环境更好,品质更优,柯城全区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面积8万余亩,张挂黄板20余万张,喷药次数由原来的6-7次降到2-3次,农药使用量降低30%;开展废弃农膜和农药瓶、罐、袋、桶等废弃包装物统一集中回收、贮存、转运和无害化处理,设乡镇集中储存点5个,村级回收点15个,回收处理率达到80%。
    土地流转推动转型升级
     与华墅乡园林村支书秦宇发一样,华昌家庭农场负责人叶华昌原本也是航埠镇柑橘贩销大户,如今在政府号召下,摇身一变成了柑橘精品园的主人。
      因为从事贩销多年,和橘农互助熟悉、有人缘,在橘园流转过程中,他的做法是,对于受冻害较重,当年无产量的橘园统一租金每亩每年600元,对当年有产量或橘农已进行了前期投入的橘园,另外再相应地增加一笔一次性费用,橘农很快就接受了橘园流转,转变了思想理念。
      叶华昌的家庭农场流转了莫家村110亩左右的橘园,下一步准备建连栋钢架大棚50亩,配套道路、蓄水池、渠道等基层设施,大力发展精品柑橘。
      今年以来,柯城区加快橘园的流转力度,鼓励通过出租、转让、托管、代管、入股等经营方式,鼓励大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流转,提高柑橘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精、特、尖”的家庭农场。
      截至9月底,柯城全区淘汰三低橘园26994亩,完成橘园流转面积10326亩,建立大棚设施橘园185亩,改造低产低效橘园17329亩,培育柑橘家庭农场57个。 韩林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