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季颖
人 物 速 写
徐越坚,男,198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诸暨市植保站副站长、农艺师。自2010年从浙江大学植保系毕业以来,他一直默默奋斗在粮油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岗位上,每年平均参与编发病虫情报14期,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为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助农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被评为省植保学会植保技术推广先进会员、诸暨市农林局优秀共产党员等。
诸暨市植保站副站长徐越坚自2010年大学毕业以来,已在病虫害预测预报这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近6年。
头戴草帽,手拿瓷盘和棍子,脚穿一双及膝雨鞋,这是徐越坚下田干活时的一身行头。他手中的一叠瓷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笑着解释道:“这是我们测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三样东西——棍子、瓷盘和雨鞋。这棍子是用来赶稻纵卷叶螟的,每隔一天就要赶一次,以及时了解虫情;瓷盘是用来拍虫的,瓷盘表面涂有一层煤油,把田间的虫子拍打到瓷盘里,通过清点瓷盘中的虫量可以推算出田里的害虫量。”
说说简单,做起来一点不轻松。要知道,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不仅脏、累、苦,而且责任重、要求高,在发布预报结果前需要做大量的田间调查。徐越坚说,每年的测报工作自春节后的鼠害调查防治打响第一炮,接着就是小麦、油菜作物一周一次的病虫害调查,之后随着5月初早稻插秧工作的陆续完成,便开始了繁重而漫长的水稻病虫害调查防控工作,这一忙就要到11月晚稻收割归仓。“今年前期水稻病虫害发生不算重,但只要水稻还没收割,这脑袋里的一根弦就要一直绷着。一到下雨天就赶紧下田看看是否有褐飞虱等迁入,生怕错过防治时期。”“小伙子真的很不错,我们植保工作要经常下田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坚持下来,他话不多但做事很认真,在单位也是数一数二的……”诸暨市植保站的何信富提起徐越坚赞不绝口。
在徐越坚看来,植保工作虽然脏、累、苦,但这份工作所蕴含的价值吸引着他。他认为,新时期的植保工作也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洞悉病虫害的总体动向、群体数量,以较低的代价取得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就在今年7月20日左右,我都把农药、人工等准备好了,植保站的人员经过调查建议我不用喷洒农药。这少打一次农药,少说也给我节省了1万元钱。”诸暨市江藻镇汪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伯华告诉记者。
2015年,徐越坚和植保站的同事一起,开展了240余(种)次的粮油作物病虫鼠害田间调查,按要求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种监测任务,撰写病虫情报12期,并积极参与新药引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等工作,全年为诸暨市挽回粮食损失10.7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