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林业

这项技术有创意更有效益

《高性能薄竹装饰材料生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让竹子更值钱

  前几天,浙江农林大学新学期刚刚开学,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拿着该校以毛竹为原材料特制的录取通知书来校报到。因它的制作工艺和材料全国独一无二,被媒体称为“最具科技含量”的录取通知书。
  这份特殊的录取通知书的诞生,与该校《高性能薄竹装饰材料生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以下简称“薄竹”项目)的研究密不可分。事实上,这份录取通知书只是该校在“薄竹”项目的支持下,运用刨切微薄竹制造技术开发的数百个新产品之一。这些新产品拥有竹子特有的天然纹路,既生态又精美,而且将竹子刨切成高性能薄竹作为装饰,可进一步提升竹子的利用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
  竹子生长周期短,不仅可替代防腐木,而且稳定性高,耐腐性好,不易膨胀变形,无毒环保。通过多年努力,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李延军团队自主研发了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材精深加工新技术——刨切微薄竹制造技术。该技术以竹材为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的大幅面薄片状竹质材料,在多个方面有重大创新,先后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李延军介绍,通过改进薄竹生产技术,充分利用竹材资源来生产竹质复合材和竹质曲面复合产品,直接减少竹片原材料制造过程中的刨削量,提高竹材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实现了高性能薄竹装饰材料工业化生产,使竹材资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薄竹成品率由原来的约70%提高至80%以上。
  李延军说,薄竹装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建筑装潢、工艺品、旅游产品、滑雪板、玩具、包装盒、家居用品等。目前,浙江农林大学研发的高性能薄竹产品除录取通知书外,还包括茶杯、书籍、纸巾盒、灯具、工艺品、名片、书签、明信片等数百个创意产品,相关产品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上使用,并出口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深受市场好评。截至目前,刨切薄竹产品产量已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483万元,新增利税1136.53万元,出口创汇389万美元。
  李延军表示,该技术成果延伸了竹材加工产业链,提高了竹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可为欠发达山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陈胜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