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节肥60% 省药40%

玉环一农业干部的一项发明获国家专利

  □本报记者 裘云峰 通讯员 胡丹
  本报讯 人工施药费工费时、效率低下且施药者有一定的安全风险,这是让不少农户感到头疼的难题。玉环县农业局干部叶永伟发明的“一种具有水处理和滴药功能的农业灌溉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发明的这项技术,就是将施肥融入喷灌设施中,这项技术不仅比采用常规办法节省60%的肥料和40%的农药,还能节省80%的用工成本。”叶永伟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上海华御2.9生态农场采用了这项技术,使用效果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记者在“一种具有水处理和滴药功能的农业灌溉系统”的专利证书上看到,这套系统包括过滤室、金属过滤网、活性碳过滤装置、快速水接头等众多设备和滴药支管及管网系统。农民使用这套系统后,只要把肥料、农药放进装置,在田头打开相应的开关,肥料、农药便会源源不断地送达农作物。“这项发明经多次试验,技术已经成熟,并于今年8月底获得国家专利。”叶永伟说,常规的施肥喷药方法,农作物能吸收的肥料不足30%、药物不足50%,余下的残留在泥土中或被雨水冲走,不仅浪费了大量肥药,还造成面源污染。采用这套系统后,肥料通过滴灌设施直接抵达植物根部,吸收率在60%以上,农药则经微灌设施高度雾化后,使整个大棚的农作物被笼罩在药雾中,不必担心农作物枝叶背面喷不到药。
  “该系统特别适合瓜类和水果类作物。”叶永伟说,配备这套装置,平均每亩一次性投入仅2000多元,大约可以使用15年,相当于每年每亩只需135元。目前,该发明已引起了不少企业与种植大户的关注,上海一家公司根据该专利设计的移动式水肥药一体化灌溉车也已投入生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