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休闲

  (三)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主动适应和引领财政支农方式改革,在确保政策投入总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逐步转变涉农政策扶持方式,重点保障对基础性、公益性、公共类建设的投入,并向农业“两区”、农业“一区一镇”等集中。积极推进财政金融支农,加大对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银行信贷、信用担保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农业产业,扩大农业产业资本规模,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贷款难、贷款贵”和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发挥农村产权融资功能,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按照政策性、专业性和独立性的要求,加快推进建设由政府为主投入、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服务“三农”发展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开发农业气象指数、目标价格指数、产值保险等新险种,并适时提高赔付标准,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四)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和创新力度,逐步突破体制机制约束,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赋权活权改革和国有农场改革,创新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激活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保值增值;创新土地流转引导和服务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农户流转土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完善应急储备制度,有效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五)推进依法治农,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推动耕地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两区”管护、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立法,强化治农、强农、支农、护农的刚性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化、专业化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健全执法机构,充实执法人员,不断提升农业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依法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等领域的行政执法监督,采用常规监管与专项整治、专项抽检等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附表: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实际 2020年目标
总体指标
  农牧业增加值 亿元 1216 13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1125 31000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分值 80.8 90
  农业科技贡献率 % 62 65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总产量 万吨 752.2 750
  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1916.8 1900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30 130
  蔬菜总产量 万吨 1775.7 1800水果总产量(含果用瓜) 万吨 741 800农业产业升级
  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 万亩 676.7 800
  建成农业产业集聚区 个 / 30
  建成特色农业强镇 个 / 100
  建设美丽牧场 个 / 100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万家 7.58 10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家 665 720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实际 2020年目标
农业物质装备标准农田中一等田比重 % 40 50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372 400
  新增农业机械 万台(套) / 50农业作业机械动力水平 % 80.1 8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73.5 75农业绿色发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 % 97 9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89 95
  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 % / 5
  农业标准化率 % / 62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 % 98 98以上
  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率 % 45.5 55农业产业融合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数量 条 29 50休闲观光农业产值 亿元 227 400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300 1000
注:1.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为约束性指标,其余均为预期性指标。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