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种植业

实施品牌战略 促进茶业提升

新昌大佛龙井翻开新篇章

  新昌地处浙东,生态环境超群,全县有茶园面积12万亩,投产面积约10万亩,亩产值超8000元,产值8亿元。新昌有知名龙井茶交易市场“中国茶市”,2015年中国茶市交易量1.61万吨,交易额45.5亿元。全国有大佛龙井专卖店453家,产地市场、外销渠道完善,为新昌大佛龙井销售提供了强劲动力。
  大佛龙井以其“超高品质,超高性价比”享誉海内外,连续7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十强,2015年位列第5,品牌价值31.77亿元。近年来,新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在有关部门、茶企、茶农的共同努力下,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着力培育茶叶品牌,加快构建现代营销体系,大佛龙井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全面布局 科学引导
  为适应茶叶消费市场变化,新昌县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了“圆改扁”战略举措,龙井炒制技术迅速推开,新昌龙井茶产业自此兴起。此后,陆续推出了新昌县茶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从战略高度,制定了发展框架。同时,出台了各项细化政策引导茶产业发展。自2000年始,新昌已连续出台了7轮茶产业扶持政策,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2015年更是达到了800万元的力度,为大佛龙井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特色营销 拓宽市场
  好品质,也要有好宣传。营销,无疑是大佛龙井品牌发展战略的重头戏。新昌采取了以下四方面措施:一是文化营销。新昌有着浓厚的人文底蕴,禅茶文化传承千年,以此为契机,该县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挖掘传承了“礼佛仪式”“茶祭大典”等经典活动,同时,抓住业界普遍关注的前瞻性问题,设计论坛,相互交流,以节会商,宣传新昌茶叶,促进交流合作。2011年,“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农事节庆之一。二是生态营销。新昌山水秀美,素有“东南眉目”之称。2012年起,新昌县实施了“一带领先、双核驱动、三大组团”茶旅游产品发展战略,推出茶乡观光体验之路、茶乡休闲养生之路、现代茶业怡情之路、茶乡体验之路四条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六大产茶名山。目前,已建成特色休闲观光茶园17个,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和茶文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迅速发展。三是事件营销。与影响深远的典型事件结合,新昌县策划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如2006年大佛龙井现身瑞典哥德堡号回归广州庆典,成为哥德堡号百年享宴指定用茶;2014、2015、2016年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微茶楼问茶新昌”“微茶楼论茶新昌”“微茶楼寻茶新昌”活动,广泛宣传了新昌茶叶。
  同时,新昌县一直以来致力于销售渠道建设,大力扶持县外大佛龙井专卖店的开设,拓展县外渠道,并着力打造举足轻重的产地市场,为广大茶农提供销售保障。1995年,新昌县建成“浙东名茶市场”,商铺350户。2005年启建“中国茶市”,2008年一期投入使用,现已建成三期,总占地230亩,入驻商铺947户。2010年,开通中国茶市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有注册会员30万,店铺335家。
提升品质 规范行业
  品牌的发展,基础在于品质的提升与行业的规范。1994年,新昌成立“新昌县名茶协会”作为大佛龙井品牌的管理机构,并陆续出台了《大佛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大佛龙井包装管理办法》《大佛龙井证明商标使用诚信考核评价办法》等一些列全面、细致的品牌管理政策、规章,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了“茶业强县”等产业扶持政策,对茶叶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扶持,并在中国茶市建成实名制质量可追溯系统,以提升茶叶生产水平,确保质量安全,如推动茶园良种化改造,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传统技艺与新型技术并举提升加工技术等。
创新思维 强化合作
  为提升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新昌县与浙大茶学系、中茶所、中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12年,新昌县与中茶院合办“新网茶叶科研中心”;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阳光卫视主办茶旅天下开机仪式,合拍了茶旅天下新昌篇;在有关媒体长期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先后与天福茗茶集团、北京老舍茶馆、北京吴裕泰等茶叶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新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