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军
本报讯 “自己所学的农学专业现在有了用武之地,可以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出一份力,真的很高兴。”8月4日,刚走出浙江农林大学校门的我省首届农技定培生之一的周树杰,回到家乡,成为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农技推广站的一名农技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30名像周树杰这样的定培生分赴丽水、台州、舟山等8个地区的35个县(市、区)基层农技单位上岗。
为破解基层农技人员紧缺的难题,2012年,浙江省农业厅联合省教育厅等4部门正式启动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由浙江农林大学负责,面向全省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区)招收定培生,涉及农学、植物保护、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4个专业。根据政策,这些定培生毕业后将直接受聘于生源地所在县(市、区)农业部门,担任乡镇农技推广员,聘用期为5年。
为保证这些定培生的培养质量,使他们能更好地扎根基层农技推广岗位,在为期4年的教学中,浙江农林大学不但专门构建了“专业模块+特色模块”的课程体系,还实行了“双导师”和全程实践教学制度。
今年毕业季,我省首届农技定培生从浙江农林大学正式毕业。近日,记者在浙江农林大学采访时,遇到与定培生李霄一起前来办理有关手续的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镇干部周泽霖。周泽霖说:“现在镇里的农技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力量也不足。我们迫切需要像李霄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李霄告诉记者,从家里到工作地点有40多分钟的路程,其中坐船就要半小时,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打算上岗后住在岛上。
这些天,在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的农业发展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定培生官慧谦忙碌的身影。“过段日子,就要协助其他老师傅正式投入农残检测工作。”她说,尽管基层工作会比较艰苦,但她已做好了准备。
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学生办的杨优优对首批定培生非常熟悉。她说:“这些定培生在校表现都不错,相信他们能在基层农技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浙江农林大学第5批定培生招收工作已经完成,至此,该校已累计招收定培生524名。
图为周树杰(右)在检测农药残留。黄雯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