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契机,构建农业投入品“闭环”管理机制,从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监管、强化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为杭州农产品生产流通筑起牢固的安全屏障,牢牢把住G20峰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加强农产品上市检测 严把产出关
上周末,在余杭春溢联合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批刚刚采摘的青菜、丝瓜等蔬菜经过合作社的农药检测室检测合格后,被贴上产品二维码,顺利上市了。在春溢的农药检测室里,各式检测仪器一应俱全,所有农产品收获之前,都必须在大棚中多次选取样本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一旦出现有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整批蔬菜会延迟采摘,直到达到安全标准后才会上市。”合作社理事长范董燕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要靠“管出来”,更要靠“产出来”。余杭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全面落实生产主体第一责任,通过监督检查、检打联动等手段,强化主体责任,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目前已签订农产品安全承诺书2000多份。同时,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累计制定农业标准135个,建设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5个,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4%,并组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业务培训等50多期,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督促生产主体建立生产经营档案,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等规定,确保农药化肥使用不超量。
余杭崇贤街道农产品快速检测室位于街道农贸市场附近,主要承担街道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检测工作。在这个60平方米的检测室内,有蔬菜快速检测仪2套,水产品、畜产品快速检测仪各1套。现在,这个检测室每年要完成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近1万批次。每周二和周四,检测室还对公众免费开放快速检测。
近年来,余杭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健全“区、镇、基地”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检测全覆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已通过“实验室计量”、“检测能力考核”双认证,双认证检测项目达58项,负责对全区农产品农药、重金属残留和土壤肥力等项目的定性和定量抽查检测。同时,当地依托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镇街级农产品安全监测室,新建改建农产品检测室17家,并免费向种植散户和消费者提供农产品定性检测服务。
同时,当地还建有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快速定性检测室105家,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追溯示范点115家,严格落实生产基地产品自检制度,要求配有快速定性检测室的生产基地在产品上市前,必须进行自检,种植散户则可以免费委托镇街检测室检测,农产品检测合格后方可销售。
加强投入品管理狠抓源头控制
“我们承诺,绝不销售18种国家明令在蔬菜、果品、茶叶和中药材等农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2016年1月,余杭区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联合全区12家农资经营批发单位,发起高风险农药产品退出当地市场的倡议。
加强源头管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是余杭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中之重。余杭区农业局质监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分布面广、点多线长的情况,当地通过检打联动、打防结合,以禁限用农药、“瘦肉精”、农资打假、“绿剑”执法等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安全执法,保障农产品源头安全。
余杭在全区全面推行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备案许可,全区已备案农资生产经营单位 168家,农资产品 4472种,农药经营许可证发放率达100%,并要求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健全进货和销货台账,对农资购货单位和个人主动提供购货凭证,同时,完成农资经营单位信息化建设93家,实现农资去向可追踪、可溯源,整体提升了经营主体素质,规范了农资销售行为。
余杭区农业局质监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依托供销联社平台,构建放心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网络,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占区内农业投入品总量的70%以上,并积极发挥农资经营行业自律作用,从今年3月1日起,高风险农药已全面退出当地农资市场,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 避免二次污染
上周五,余杭区仁和街道普宁村的种粮大户郭金茂带着一大袋用过的农药瓶来到丰盛种子有限公司卖空农药瓶。“大瓶1块一只,你这些一共是30块钱。”丰盛种子有限公司经营户李建法按了按手中的计算器,掏出30元递给郭金茂。
郭金茂说,自己种了60亩水稻,一年会有不少农药瓶和农药袋。“以前,这些瓶子、袋子不少都随手扔在路边了,现在政府有政策,用过的农药瓶都能卖钱了,谁还会乱扔啊?”郭金茂说。“别看农药包装不起眼,它的农药残留物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不小的污染。”据余杭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余杭就把全区168家农资经营网点列为农药废弃包装物固定回收点,规定由3家储运单位定时、定区域归集到专用仓库,最后再运到专业的固废处置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按照余杭区统一回收价格标准,农药瓶按容量大小分别以每只0.2元、0.5元和1元回收,农药包装袋也按含农药重量分别以每只0.1元、0.2元回收。李建法粗粗一算,仅去年一年,他这家农资店至少回收了5万个农药瓶、20万只农药袋。
余杭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是农业投入品监管的最后一环,为清除田间农药废弃包装物污染,按照“各镇街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协调监督、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农资公司集中存放运输、专业环保单位归集销毁”的工作机制,余杭区成立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各镇街定期对辖区内回收网点和田间地头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各回收单位负责按规范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储运单位负责对网点回收的农药废弃包装物运输归集到专用仓库,并由环保公司定期集中销毁。
从2014年至今,余杭已累计投入资金644余万元,回收各类农药瓶(袋)164余万件,销毁废弃农药包装物208余吨,回收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