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随着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全省各地养殖场旧貌换新颜,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养殖标准不断得到规范。然而,养殖户心里还有一个疑问:我到底能养多少?“养多少”,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够解答的,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畜牧业一定要发展,生猪也是要养的,但要适度规模,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江山市石门镇溪底村一处山谷里,坐落着腾龙生态养殖场。场主刘小龙告诉记者:“3年前,由于养殖污染没有治理好,养殖场差点被拆掉,后来及时进行了整治,并且控制了养殖规模,才拿到了‘猪配额’,这样,我就可以放心养猪啦!”“猪配额”是当地的通俗说法,其实是指核定、控制区域范围内的养殖总量。养殖总量确定的原则,是依据养殖场的环境容量。据介绍,关停退养到位后,江山市按照猪舍面积、配套的生态消纳地、治污设施等指标,综合计算出全市可存栏能繁母猪2.2万头、生猪22.08万头。
今年初,刘小龙拿到了市里核定的养殖量——生猪存栏1.1万头、能繁母猪1100头。据江山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按照计算方法,腾龙养殖场可以存栏1.4万头,但当时由于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按照只减不增原则,最后核定生猪存栏量1.1万头。在今年5月的一次突击检查中,腾龙养殖场被查到多养了231头生猪。为此,刘小龙按照市里的有关规定,拆掉一栋600平方米的猪舍。江山市农业局局长江勇说:“‘猪配额’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让养殖户拥有养猪的资格,但若超标饲养就会受到重罚。”
记者在腾龙养殖场看到,整个场分母猪饲养区和生猪饲养区,猪舍整齐排列,养殖污水经厌氧池、生化处理池处理后流入到稳定池,再流入长满狐尾藻的池塘,净化后再淌入茭白田,最后进入村里的水稻田。养殖场的不远处还有鱼塘……“腾龙”就像山谷中的一座花园。
据江勇介绍,截至目前,江山市累计关停退养生猪养殖场4211家,生猪饲养量从200万头减至95万头以内,根据各养殖场规模及配套的生态消纳地、治污设施等,市里将核定的存栏能繁母猪及生猪总量,按“猪配额”科学合理地分配到全市197个规模养殖场。
据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决定“养多少”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不同地区土地对养殖排泄物的消纳能力,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区河网密集,土地资源紧缺,土壤吸纳污水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些地区就相对要少养一些;金华、衢州等地区山地较多,土地消纳能力高一些,相对来说可以适当多养一些。就是在同一地区,不同的作物,消纳能力也不同,果树相对于其他作物来说,消纳能力要高一些。另一个因素是经营水平,在环境容量之内,养殖场的规模应根据经营者的能力来衡量。“目前,我们鼓励采用农牧结合模式的养殖场,实行适度规模,不鼓励超大规模。”省农业厅的这位相关负责人说。我省一些地方的实践也表明,采用农牧结合的模式,符合适度规模的要求,有利于解决畜离养殖带来的污染。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泰石桥村的生华生态养殖场存栏生猪1500余头,每天产生1吨左右生猪粪便和尿液。为消纳养殖排泄物,场里配备了100亩果园。养殖场将猪粪集中到200多平方米的堆积发酵池,经过30天的发酵,成了果园的上等肥料;收集起来的尿液储存在470立方米的尿液池中,一年分两次通过水泵输送到果园,用于改善土壤。场主周梅生说,由于实行了农牧结合,尽管养着1000多头猪,仍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用上自家的有机肥,不仅省了买肥料的支出,还使果园生产的梨和桃子品质更好,卖出了好价钿。”
据了解,目前,我省生猪的存栏量约762万头,再加上牛羊兔鸡鸭鹅等畜禽,全省畜牧业规模相当于1000万头生猪的存栏量。一般来说,一亩农田能够消纳两头生猪的排泄物。就我省的耕地面积来说,目前的规模基本处于生态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只要做到优化布局,使养殖数量与各地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养殖无污染和零排放,就可以放心地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