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天台创建村级资金互助会扶持低收入农户创业

扶贫“及时雨” 撑起“致富梦”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是“输血”还是“造血”?是“漫灌”还是“滴灌”?7月中旬,笔者在天台县山区采访时,了解到当地一些地方通过创建村级资金互助会的形式,来扶持低收入农户创业,先后精准帮助1000多户农民脱贫。
  “这一方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天台县农办主任王唯形告诉笔者,它不只是一小笔借款的问题,而是放大了扶贫资金的作用,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他们发展生产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增收致富。
低收入农户有心发展生产,但面临借款难的窘境
  雷峰乡祥和村有630多户村民,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不少村民的生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个以茶叶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山村,低收入农户并不是能够很顺畅地申请到用于发展经济的贷款。
  5年前,村民夏积跃因为亲人生病、遭遇火灾等不幸陷入困境。他说:“‘一文钱憋死英雄汉’,当时种了四五亩茶叶,我连买肥料的钱都没有。”
  去银行贷不到钱,到邻居家借又开不了口。夏积跃说:“没钱买肥料,收成就成问题,也就别提什么致富了。”
  类似现象在农村并不鲜见。平桥镇伍东村村民张正伟原本在外地打工,因父母年长需照顾,便回家来务农。2008年,他种了10多亩田,一开始连买谷籽的钱都要犯愁。那时候经常要东拼西凑,由此也影响了他扩大规模的积极性。
  张正伟说:“到银行贷款,自己没什么财产好抵押,就是可抵押的也不值钱,贷款难度很大。”
  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的窘境倒逼着该县创新扶贫思路。县农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范先明说,从2010年起,他们灵活发挥扶贫资金的功效,决定通过农村金融创新,采用小额贷款的形式,放大扶贫资金推动农民发展的增量效应,促进低收入农户创业。
设立资金互助会,农户自愿入股作股东,借款门槛低
  2010年,祥和村作为全县3个首批组建的资金互助会之一,争取到县农办的20万元资金,开始探索由农民自主管理的小额借款。
  村支书王国先介绍说,第一批有117户农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了进来,每户交纳了500元股金,其中24户为低保户不需交纳股金即可入股享受分红。
  很快,祥和村资金互助社选出了理事和监事各5人。为控制资金风险,县农办规定只准借出股金总额的85%。就这样,互助会凭借20多万元资金投入了运行。
  互助会开张的消息一传开,就陆续有20多人过来借款。“我们根据农户的需要,最高限额是1万元,期限最长为1年。”王国先说,一开始我们也没经验,迟来的就借不到了,后来我们改变了一下规则,让村民年底提前报名,再根据人数来确定借款额。
  这有限的钱,借给谁又不借给谁呢?互助会有规矩:“借给诚信度高,用于发展种养殖业的农户。”尽管借款门槛低,但由于村民之间知根知底,沾亲带故,加上金额较少,王国先并不担心违约现象的发生。
  一度为钱所困的夏积跃成为第一批拿到借款的村民。他说:“我找了两个会员作担保,不用抵押,利率是4.8厘,比银行低,办起来也比银行方便。”
  县农办业务科长王才俊说:“那不叫‘利率’,而是叫‘资金占用费’,收取少量费用,完全是公益性质。”据介绍,收取的少量费用三分之一作为股东分红,三分之一用于办公费用,三分之一用于管理人员务工工资。
“及时雨”播洒在干旱的土地上,提振农民创业激情
  在家门口不用财产抵押就能借到用于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这对于囊中羞涩的低收入农户来说无疑是“及时雨”。
  王国先翻开账本,介绍了每年不断增长的借款人数。他说:“资本金太少,借的人太多,每年年初经常安排不过来。第一年借的人少一些,还能借到1万元/人,现在来借的有三四十人,每户就只能借到5000元左右了。”
  低收入农户在致富的同时,资金互助会也在发展壮大。出纳夏新山的手中有一本账,记录了这几年每一笔资金的进出。他告诉笔者,5年来,已分红12890元,每股每年都能分到二三十元,资本金增加了27956.18元。但他也说,借的金额虽然少了,但资金没有在账本上“睡大觉”,因为借用快捷方便,大家依然很欢迎。
  当年资金互助会的“救命之恩”至今仍让夏积跃念念不忘。当时,他凭着1万元借款迈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个坎。这几年,夏积跃的生产越搞越活,去年还办起了农家乐。他悄悄告诉笔者,现在我不用再借款了,农家乐最多一天能做到7000元营业额,生活越过越好了。
  平桥镇伍东村的张正伟如今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承包的水田扩大到了300亩。由于人工、机械、肥料等支出比较大,他坦言自己仍会到村资金互助会去临时调剂。他说:“一个户头的额度不够用,我爸、叔叔会把指标转给我用。”
  目前,该县已建立村级资金互助会16个,参会人员1209人。去年共向382户村民发放借款359万元,没有一笔呆账、坏账。
  据了解,今年该县还将扩大村级资金互助会建设力度,对部分借款规范的行政村将加拨资本金。
徐平 张琼茜 庞淑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