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军
本报讯 近日,我省出台《“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十三五”期间我省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的行动指南,《方案》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成生态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为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绿色发展理念,《方案》提出,我省将以绿色经济培育、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灾害防控、生态文化培育、制度创新等8个方面为绿色发展主要目标,实施绿色经济培育、节能减排、“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改一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屏障建设、灾害防控、生态文化培育、制度创新等11项专项行动。
为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方案》提出,我省将加快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5年后,全省主要食用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到5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达标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根据《方案》,“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主抓手,按照“一控两减四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农业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加快建立和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到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到13%;开展农田土壤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在11个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示范区土壤污染治理试点;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美丽乡村连线成片,每年打造100条各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到2020年,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500个城镇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评价、完善政策保障,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引导社会参与等方式助推美丽浙江建设,为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