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江山开始栽种猕猴桃。2010年前后,随着“徐香”品种的引进,江山的猕猴桃产业再度繁荣,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据衢州市农业局统计,2016年,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65万亩,其中江山市约2.3万亩。与2012年相比,全市种植面积增长近1倍。
30多年来,江山猕猴桃产业起起落落,历尽艰辛,终于迎来了它的再度繁荣。但其背后,仍面临品牌提升、经营要素资源整合、科研短板明显等三大瓶颈。
种植规模偏小,经销户过多,是江山“徐香”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的主要障碍。
2015年,江山市猕猴桃销售由200多家实体经销户,390家淘宝卖家完成。塘源口乡2014年猕猴桃面积7000亩,种植户有1257户,户均6亩不到。
“不成立合作社、不引进龙头企业,就难以改变这种无序的生产经营状况。”原周村乡党委书记杨少峰虽离开江山多年,仍关注着江山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瓶颈就是机遇。江山已组建了28家猕猴桃合作社。去年引进的四川华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江山建3000亩猕猴桃基地,目前已种了500亩桃苗。”江山市副市长徐文介绍,其实江山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组建合作社,引进四川华朴,就是希望在龙头企业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品牌打造能力带动下,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只要是江浙沪地区,发货第二天即可送达。”6年的电商经历,胡孟高深深体会到物流的重要。江山毗邻长三角经济圈,相比较陕西、四川等猕猴桃主产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如果政府能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规划一二百亩地,建个猕猴桃交易中心,把冷库、物流等资源集聚起来,江山的猕猴桃销量还能再上台阶。”有位多年从事猕猴桃销售的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最缺的是场地。有了交易中心,猕猴桃可集中在交易中心冷藏、打包、发货。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提高发货效率,吸引更多的陕西、四川客商搭车销售。
对规划建设交易中心的想法,胡孟高、江慧清等经销户都很赞同。江慧清告诉笔者,每到猕猴桃上市旺季,这条街就拥挤不堪。因冷库、打包场地、店面不在一起,她网上收单后,要到五里路外的冷库提货,再运到店里打包、发货。高峰期,一天要跑好几趟。“建交易中心是好事,我们支持但收费要合理,不能过高。”采访中一些经销户相告,交易中心除了做猕猴桃生意,还可做其它水果生意。“有了交易中心,不仅江山的华东猕猴桃交易集散地的地位会更加稳固,还很有可能带动水果批发销售,成为华东重要水果交易集散地。”对于经销户们的建议,江山市政府领导表示赞赏,表示将责成主管部门尽快调查研究,做出规划方案。“与主产区陕西、四川等地相比,江山在猕猴桃科研方面短板明显。”江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姜方云认为,诸暨的香榧、临安的山核桃、金华的铁皮石斛等产业发展经验表明,科研是引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30年种植历史,培养了一支猕猴桃技术员队伍,但大多是土专家,科研方面确实力不从心。
“去年开始谋划组建猕猴桃开发研究院,现正在推进中。”姜方云介绍,建成猕猴桃开发研究院后,就能组织重大技术攻关,了解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动向,进行科普宣传;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为桃农提供技术支持。“水果产业也要与时俱进。以后可考虑研发选育功能性猕猴桃,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人群的特殊需求。”杨少峰坦言,有了猕猴桃开发研究院,就有了科技引领,功能性猕猴桃的研发也有望在全国先走一步。
王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