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种植业

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   □通讯员 何伯伟
      这几天,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和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在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全省中药材产业安全生产培训班,有关市、县(市、区)中药材产业技术带头人、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会员单位派员参加了培训。这是提高全省中药材产业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提升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来自省种植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7.92万亩,实现“四增”,即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产值增;道地药材“浙八味”稳中有增;铁皮石斛、西红花等特色优势药材保持增长。
    出台三年行动计划,产业扶持力度加大
      2015年,省农业厅出台了《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明确了我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的思路是:坚持“高效生态、道地优质”原则,围绕“提品质、创精品、强服务、促增收”要求,以保护提升“浙八味”等传统品种,培育发展铁皮石斛、西红花、灵芝等新兴品种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主体培育、品牌引领和中医药文化促进,大力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机械化加工和电商化销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长做强产业链,创建打响区域品牌,整体提升浙产药材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努力构建新型生态优质中药材产业体系。
      省、市、县各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专项扶持力度加大。“仙岩山”铁皮石斛高效设施栽培、安吉孝源白芨中药材精品园建设、开化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建设、仙居铁皮石斛保鲜贮藏加工产业化等7个项目获得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扶持,项目总投资952.2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427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喷滴灌设施和产地加工环节的扶持建设。云和县鼓励扶持发展新兴中药材产业基地,对新发展铁皮石斛、西红花、灵芝、茯苓等亩均投入1万元以上,且连片5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每亩补助1000元;新发展浙八味、百合、何首乌、广东紫珠等中药材基地2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400元。
    加强产业调研,全力解决产业短板问题
      全省上下深入开展产业调研,查找短板,合力解决制约产业的共性问题。7月份,省领导听取省农业厅关于我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情况汇报后,对下一步我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提出要求:一是巩固发展浙产优势药材品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二是确保质量安全,制订行业质量标准,起到引领保障作用,体现我省药材优质优价;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四是强化政策和工作支持力度,既要种植有效益、又要管理促规范;五要根据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要求,每年集中解决1-2个关键制约问题;六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力度,进一步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公益性作用和政府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省农业厅及时组织协会开展调研,专报了“关于‘浙八味’产业发展情况”,省领导批示对这项工作予以肯定。协会组织专题调研上报了《浙江省灵芝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提出要把灵芝作为新兴产业和振兴历史经典产业加以培育,整体提升浙产灵芝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此建议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第1114期)上发表。
    以质量安全为重点,合力推进中药材安全生产
      首先是继续推进产地药材无硫加工,提质增效取得成效。磐安县今年创建工厂化无硫加工示范点6个,烘干机26台,加工能力(鲜)93.6吨/天,推广小型烘干机385台,加工能力(鲜)154吨/天,已基本能满足磐安产浙贝母加工的需要,无硫加工浙贝母(鲜)4540.5吨,占产量的60.5%。
      其次是修订了省级地方标准《铁皮石斛生产技术规程》《段木灵芝生产技术规程》《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浙麦冬生产技术规程》《玄参生产技术规程》《天台乌药生产技术规程》《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雁荡山铁皮石斛》等省、市级地方标准。对进一步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提升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再次是大力实施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信息体系建设,推行生产全过程“二维码”追溯管理。省农业厅继续组织开展中药材农药登记试验,规范农药使用。同时,举办了全省灵芝产业发展与监管座谈会,召开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和安全生产座谈会,商议由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牵头制订《铁皮石斛安全用药生产规范》和《铁皮石斛联盟标准》,对指导和规范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科技兴药作用增强,协作攻关出成果
      为促进我省中药材产业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省农业厅、林业厅联合成立并启动了省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分杭白菊菊米组、浙贝元胡组、铁皮石斛灵芝组、林药组等四个组,集合了46位省、市、县(市、区)该产品的品种、植保、栽培、加工销售等专家和乡土专家。团队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应用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集成主导产业技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交流观摩和推广应用,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2015年示范推广中药材间套轮作高效模式10万余亩。
      2015年11月,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铁皮石斛分会联合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济公缘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浙江现代九草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人工种植铁皮石斛叶、花为新食品原料的研究工作,同时开展新食品原料研制、安全性评估、生产工艺、相关标准等研究,协会联合体共同支持,联合制订质量标准,成果共享。
    搭建平台,宣传推广中药材健康养生产业
      6月6日,我省举办第二届中国·浙江铁皮石斛(杭州)文化节。文化节以“中华仙草 健康进万家”为主题,安排了铁皮枫斗加工技能表演赛、优质道地药材产品展示展销、石斛质量检测中心启动、趣味知识问答、铁皮石斛进社区、石斛交易中心签约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贴近大众,协会还向市民赠送了《铁皮石斛100问》等。同时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铁皮石斛分会组织了十多家生产企业参展,产品有石斛盆景、石斛鲜条、石斛花、石斛酒、枫斗颗粒等,深受市民喜欢。接下来,相继推出和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2015中国·浙江铁皮石斛发展(西湖)论坛、第九届中国·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等。
      为促进浙江中药产业走出去,6月18日-24日,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组织了30余家会员单位参加2015浙江健康产品(台湾)展览会,参展的主要品种有“浙八味”、灵芝、铁皮石斛、菊米、玫瑰花、杜仲茶等浙产道地药材。与上届相比,这届展会上浙产药材在台湾地区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展会期间举办了浙台健康产业对接洽谈会、浙台中药健康产业合作项目恳谈会,参访客商和洽谈项目成几倍增加,并与台湾中药同业公会联合会达成几个合作意向。11月19日-21日,举办了2015(江山)浙江衢州-台湾健康产业投资贸易对接洽谈会,来自台湾的20多家中药健康产业企业与衢州市60多家相关企业就23个健康项目进行了深入洽谈,贸易成交额约2000万元,有力促进了浙台两地中药材经贸直通。同时积极推动与美国威斯康辛州花旗参农业总会的合作交流,铁皮石斛+西洋参是经典的中药配伍,保健功效明显,双方一致认为中药材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7月11日,长兴县和平镇长城村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社员正在为水淹过的芦笋地进行土壤消毒,为下一步生产补救做准备。 本报记者 叶敏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