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拣到放入塑壳,再到真空压缩、泡沫包装、纸箱打包,近日,在慈溪横河镇龙南村梅农陈朱国家中,一箱箱经过精心包装的“甬梅”牌杨梅正整装待发。
这几天,慈溪杨梅销售已进入尾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许多梅农纷纷线上线下齐上,打响杨梅品牌战。无论是杨梅的保质贮存、包装等硬件设施,还是为了拓展销售的网站建设、商标注册等软件投入,都力求比以往更上“档次”。
据慈溪梅农陈荣权介绍,通过线上线下拓销,旺季时每天有近200筐的杨梅单子。今年,除了把好品质关,他家杨梅的“外衣”也考究了不少。精品杨梅的包装除了铝塑一个个分装外,装入筐中时还要大筐套小筐,而且冰袋、泡沫箱等一应齐全,封筐后上面还贴上一张印有精美LOGO的图标。陈荣权说,这是他大学刚毕业的外甥专门为他家杨梅设计的图标,上面除了地址、联系电话外,还有与众不同的标识,“这样,更易让客户知道这是我家的杨梅,希望能够打响我们自己的品牌。”
随着新一代年轻梅农的加入,为杨梅打响自家品牌成了很多新老梅农的共识。笔者在横河镇一家印刷店就看到了不少为杨梅促销的印刷品,每份图标设计不一,但取名都离不一个“梅”字:梅公子、梅仙子、品梅轩……每份图标上还一一标注了梅农的联系地址、电话,甚至微信或网站。这些设计独特的图标,都是年轻的新一代梅农的杰作,在杨梅上市后分别为精美的“外衣”再增特色。
陈朱国的“甬梅”已经申请商标注册成功,今年,由于他在软、硬件上舍得投入,杨梅生意越做越大。从6月15日杨梅上市以来,合作社平均每天的销售量保持在三四百箱左右,周末更是每天达到六七百箱。他告诉笔者,今年合作社新建成了30立方米的冷库,并引进了智能真空包装机等设施,总投入超过10万元。除了看得见的硬件投入,网站、商标注册等软件上也更新了一番,花费了不少心血。
“现在是全国各地的微信红包收到我手软啊。”陈朱国说,由于好多外地客户通过微信下单,付款时也选择了微信转账和微信红包的形式。杨梅俏销,他也一改刚上市时“货到付款”的销售策略,变成了现在的“款到发货”。
笔者在横河镇梅园村看到,销售前在杨梅筐上贴标志的梅农也不少。“我们就是要把自己的牌子做好,牌子打出了,以后每年销杨梅就不用愁了。”一位梅农告诉笔者,拓展新客户,更要锁定“回头客”,是今年他们的销售策略。
走品牌之路寻找长线销售目标的梅农越来越多。笔者从几位杨梅大户口中了解到,仅横河镇龙南村柘岙自然村,通过设计商标申请注册想打自己品牌的梅农就不下10户。业内人士表示,梅农纷纷设计独特的杨梅标志为自家杨梅“正名”值得肯定,既拓展了销路,同时一旦有杨梅品质问题,客户也能按这些图标追溯来源保障他们的利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陈利群
农户在分拣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