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创业

缙云“85后”夫妻杨梅酿酒解生态致富密码

  “红实缀青枝,烂漫照前坞”。仲夏时节,黄梅雨季,拈一颗熟透的杨梅入口,酸甜多汁,沁人心脾,给味蕾带去极大的享受。可惜杨梅采摘季很短,为留住这份味道,人们大多将它制成杨梅酒。
  最近在缙云县舒洪镇举办的仁岸杨梅节上,一款杨梅酒大放异彩,连喝惯了葡萄酒的老外都竖起大拇指。这款原浆发酵杨梅酒,出自缙云一对“85后”夫妻——丁树亮和郑人方之手。为了这款酒,夫妻俩放弃了杭州、宁波十七八万元的年薪,回到家乡创业。
回乡创业 觅生态致富之道
“我老公做期货金融,我是做旅游规划的,平时农村跑得多,发现农村自然资源条件都不差,但经济却没发展起来。”谈起回乡创业的初衷,郑人方表示两人在回乡创业的前期也做了许多考察,出于“收集散落在土地上的真食材”的宗旨,夫妻俩曾经还成立“盘溪公社”,对缙云本地的土特产进行了综合的考察与评估。“杨梅和板栗是缙云两个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板栗做酒的话研发比较困难。而杨梅酿酒相对要容易些。”舒洪镇是缙云县有名的杨梅产地,这里的杨梅资源非常丰富。
  作为一名“吃货”,郑人方对杨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对杨梅最高的评价不是甜,也不是水多,而是鲜。在她印象里,这种鲜,只有爬到故乡的山头上去才能体味得真切。“要发展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是一条可行的出路。”于是,夫妻俩暗下决心,要结合父辈过去酿酒的老方子做一款原生原汁原味的杨梅酒。他们也希望借此为村里的杨梅开拓更大的市场。
不忘初心 酿无添加养生好酒
  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小两口深有体会。特别是每年6月下旬,“用没日没夜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说起刚刚过去的六月,丁树亮说:“忙得跟打仗似的,两个礼拜我就瘦了10公斤,减肥都没这个效果。”
  靠天吃饭、回报周期长、资金周转困难、厂房选址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曾经压得夫妻俩一度想放弃。“第一年收购杨梅的时候,很多人大清早就把一篮篮的杨梅送到我这儿,碰到下雨天就在雨中等我们。”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丁树亮内心很是触动。
  而关键时刻岳父郑成溪的加入给小两口加了把劲。“好不容易研发成功了,就这么丢掉岂不可惜。”郑成溪看到孩子们思想前卫,点子很多,但却不具备足够的农村创业经验,于是,便拉上多年的生意伙伴入伙,扛起了生产的担子。
  正是乡亲们的殷殷期盼和父辈们的全力支持,夫妻俩最后坚持了下来。如今,他们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工艺自主研发的特色无添加健康养生酒已渐露锋芒,丁树亮相信,坚持养生、原生态、无添加的路线,他们的产品会走得更远。
  存放两个月后,这款酒将以更为精致多样的包装正式面世,未来,丁树亮将专注做杨梅酒,“至少把本地的杨梅要消化完,后期可能会开发板栗酒,另外本地还有一个优势是桃树,所以还会考虑开发一款桃花酒。”
  谈及回乡创业,丁树亮表示,现在农村大有可为,任何一个小的品类,只要能踏踏实实做下去,找到目标消费群体就够了,这是这个时代带来的巨大机遇。
  美酒飘香,为炎炎夏日送去一份酸甜的清凉,而小小杨梅,也借由像丁树亮这样勇于拼搏创新的年轻人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李婷婷 陈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