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国栋见习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近日,余姚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副省长黄旭明对此作出批示,认为余姚的做法很好,值得各地借鉴。
据了解,近几年来,余姚市扎实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数量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63.6万千瓦,水稻机械化耕作水平、机械化栽植水平、机械化收割水平、植保机械化能力和烘干机械化能力分别达到99%、80%、99%、76%和63%,水稻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90%左右。
据余姚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创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该市强化要素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水稻作业机械购置,推广水稻机械育秧、机插作业等实行全方位补助。“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农机购置补贴9100余万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万余台,近3000农户受益。同时,市里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近2亿元,加快农机应用步伐。余姚还大力推进“智慧农机”建设,构建农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将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引入农机化领域,农机管理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智慧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年水稻机插面积保持在20万亩以上,已建成千亩以上的农机化示范园区21个,被评为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市)。
在推进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中,余姚强化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拖拉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各类机械操作、维修、保养、故障排除等技术培训。目前,全市常年培训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24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8万余人次;建立农机远程教育点41个,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累计达1.2万余人次。
余姚还通过强化规范提质,大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使之成为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71家,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70%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各3家、宁波市级农机合作社9家。这些专业合作社担负着全市80%以上的水稻机耕、机种、机收作业,年农机经营服务收入超过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