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俞柏峰:小小泥鳅托起绿色生态致富梦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几日,在嵊州市崇仁镇三村园山自然村的山春家庭农场内,就能看到如此美景。放眼望去,昔日的农田俨然成为一幅美丽画卷。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农场主俞柏峰,虽是一位务农新手,但他尝试的莲藕+泥鳅种养模式,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生态农业圆了创业梦
      今年38岁的俞柏峰,早年一直在外从事油漆工作,因为对农业产业心怀梦想,一直琢磨着要在农业上干出一番事业来。由于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多,留在农村种田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已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发展生态农业,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是一个趋势,加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更激发了俞柏峰在农业领域创业的激情。
      2010年,俞柏峰放弃了从事多年的油漆工作,转而决定养殖泥鳅。由于不懂泥鳅养殖技术,他先后去外地学习泥鳅养殖经验。回到家乡后,俞柏峰在崇仁三村承包了 5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试养泥鳅。因为技术不到门,起初泥鳅产量很低,这让他很着急,咨询了养殖大户的成功经验后,他才明白适合的水质与土壤对泥鳅养殖很重要。
      隔行如隔山。但俞柏峰并不气馁,他积极学习种养技术,了解各种农业政策。“不会就多学多问。”他说,刚开始,只是养殖泥鳅,但收益较慢。后来,他从网上得知,泥鳅和莲藕可以套养,不仅可以净化水质,同时还能促进莲藕的生长,可谓一举两得。
    摸索出新的种养模式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俞柏峰在他承包的塘里种起了莲藕,没想到两个月后,水质变好了,莲藕生长得更好。他说:“农家肥释放出微生物供泥鳅食用,泥鳅的粪便又可以滋养莲藕生长,同时,泥鳅还能疏松荷塘里的土壤,改良土质,净化水质,一举两得,还减少了投入。我种的莲藕从来不使用化肥,莲藕和泥鳅全是生态种养的。”
      据了解,在荷塘里投放有机肥,有机肥既作为莲藕的肥料,产生的底栖生物又为泥鳅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莲藕的叶子起到遮阳作用,避免水温过高,为泥鳅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泥鳅松动泥土又能促进莲藕生长,其粪便还作为莲藕肥料,两者有机结合互惠互利。
      从最初探索养殖泥鳅技术发展到莲藕与泥鳅混养,种植规模也由最初的5亩扩大到现在的40多亩,俞柏峰累计投入了100余万元。俞柏峰尝到了发展生态养殖的甜头,开始不断地探索新的种养模式。前几天,他又在他的荷塘里投入了鲫鱼苗。他说:“鲫鱼与泥鳅混养,能够不断地为莲藕提供养分,同时也能提高荷塘的经济效益。”
    希望带动更多人一起致富
      如今,俞柏峰的莲藕和泥鳅混合种养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每年盛夏时节,数十亩荷塘荷花竞相绽放,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他说:“现在,我的项目已被确定为水生蔬菜泥鳅共养生态示范项目,希望能带动周边更多的村民与我一起种养,共同做大做强这个生态种养业。”
      俞柏峰的生态养殖探索时间虽不长,但收益喜人,这也让他对莲藕和泥鳅混合种养的模式充满了期待。他说:“虽然现在‘泥鳅+莲藕’的种养模式取得了成功,但是很多操作流程与技术控制还不太清楚,希望能从有关部门得到更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把操作流程和技术手段都固定下来,达到推广种植的效果。”“好模式带来好发展。”俞柏峰认定了大家对绿色生态食品的青睐是他绿色种养的机遇,目前他种养的莲藕与泥鳅不担心销路。他说:“接下去,他要为农场作无公害基地认证,以后希望能注册商标,把自己绿色生态的莲藕、泥鳅、鲫鱼不断地推广出去,成为大家认可的绿色农产品。”“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什么农场主,我只是想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能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谈起未来发展思路时,俞柏峰说,下一步他将把农场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载体,以回报社会为己任,带领一方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陈链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