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食品药品安全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野生毒蘑菇安全警示

网传识别法其实不靠谱

  夏季到来,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为此,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日发布野生蘑菇安全警示,提醒广大群众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确保不发生中毒事件。
  据统计,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9起,中毒5926人、死亡121人。其中,发生因误食毒蘑菇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41起,中毒178人、死亡65人,成为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死亡原因。
  专家提醒,预防中毒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消费者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鉴别野生蘑菇毒性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而网络上传播的识别方法纷杂多样,与实际出入较大,极易造成误导。
  为此,各餐饮服务单位应加强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管理,不得采购“三无”产品、有毒有害的食品,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确保加工可食蘑菇时不混入有毒品种。消费者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保留食物原料并尽快就医。消费者在餐饮单位用餐后要索取发票等消费凭证,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餐饮服务单位一旦发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汪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