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60家农业主体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其中138家纳入追溯平台,236名监管人员运用“农安嘉善”APP——

嘉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出实招

  开栏的话:目前,距离G20杭州峰会召开的日子已越来越近。确保峰会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是全省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的绝好时机。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围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找短板、补短板,采取各种措施,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近期,本报组织记者对我省5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进行了专题采访。从本期起,本报开辟《迎G20峰会 保农产品安全》专栏,介绍这些县(市、区)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取得的新成果。
□本报记者 杨辉 金国栋
  通过一款智能手机软件,监管人员就可以实时对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管,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模式,眼下在嘉善县十分流行。截至目前,全县460家农企、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主体全部被纳入监管平台,其中138家农业主体被纳入追溯平台,实现主体可追溯,追溯范围覆盖粮油、蔬菜、水果、水产等产业。平台建立以来至今年6月14日,236名监管人员运用“农安嘉善”智慧监管APP,开展巡查2022人次,采集了近万条动态信息。
  嘉善是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示范县,并被列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近年来,嘉善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范畴,列入“平安嘉善”考核体系,使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智慧实招,并明确,创建期(2015-2016年)内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71万元,坚持“产管”并举、高压监控,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去年,全县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有了“身份证” 买菜更放心
  近日,记者在位于嘉善城区的善绿汇生鲜超市发现,蓝莓、水蜜桃、花菜、青菜、黄瓜等时令农产品的外包装都贴上了二维码。记者拿出手机扫了扫一盒黄瓜外包装上的二维码,黄瓜的上市时间、生产单位、联系方式、责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有了这张‘身份证’,我们购买农产品就更加放心了!”正在买菜的陈女士对记者说,“我几乎每天要来这里买菜,要了解这些菜来自哪里,安全不安全,只要拿出手机一扫便可以了。”
  记者一边查看手机上的信息,一边和正在超市办事的黄瓜供应商浙江一里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陶秋峰聊了起来。
  陶秋峰告诉记者,提供给超市销售的新鲜黄瓜,采摘后必须先送往公司实验室检测农药残留指标。“每批黄瓜只有通过检测合格后方能上市,并给黄瓜发放标有何时上市、谁是种植主体等内容的‘身份证’——二维码,才能与顾客见面”。他说,“作为嘉善县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单位之一,公司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致力于打造优质地产农产品的整合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吃到放心的农产品。”
建了追溯体系 卖瓜添底气
“老王,你种的甜瓜什么时候能上市,价格贵点不要紧,去年那些数量要给我留好的。”甜瓜还没上市,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位客户已几次打电话给嘉善县小白龙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华荣。“我的确尝到了建设追溯体系的甜头,现在种瓜卖瓜底气更足了。”王华荣兴奋地告诉记者,合作社现有基地210余亩,以种植甜瓜为主,品种有“蜜天下”“小白龙”“西薄洛托”等。“几年前我种的一批瓜销往上海,被抽检出农药残留超标,结果这批瓜全部被销毁,经济损失不说,重要的是影响了合作社的声誉。”说起往事,王华荣显得一脸的无奈。此事发生后,合作社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并加强甜瓜上市前的农药残留检测,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去年初,嘉善县农经局开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得知这一消息,王华荣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合作社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给合作社种植的甜瓜贴上二维码。“虽然合作社种的甜瓜质量安全有保证,自己也很有信心,但怎样让客户也有信心,让他们相信不用检测就知道是安全的?靠的是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很有说服力,而且是政府倡导的,有很强的公信力。”王华荣说,“现在,尽管合作社种植的甜瓜销售价比市场上一般的甜瓜贵2元/公斤,仍供不应求。”
  据嘉善县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造“嘉善农业追溯”公共品牌,2015年,嘉善县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目前,依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二维码为标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融合政府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功能构建的嘉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投入运行,该体系对农业主体的资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进行动态监管,监管范围涵盖460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一些散户。
(上接第1版)
用了手机APP监管更便捷
“用药情况检查,结果蛮好。”日前,嘉善县大云镇曹家村村委会主任兼农产品质量协管员蔡霞芳前往村里的一家农场巡查,并将巡查情况上传到“农安嘉善”智慧监管移动终端。
  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巡查回来。“‘农安嘉善’智慧监管软件很管用,它相当于安装在马路上的电子眼,可以对有关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震慑作用非常大。”蔡霞芳说。
  蔡霞芳向记者现场演示了这款软件。打开“农安嘉善”APP,界面上的主体信息、巡查管理、农资巡查、现场执法、农产品追溯、检测记录等六大模块十分清晰,使用也十分方便。
  据嘉善县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该县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全面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县里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广具有实时监管功能的“农安嘉善”移动终端,监管员通过这一终端,将巡查、抽检、检测等信息及时上传,实现了县终端与基层监管点协同联接、巡查监管与执法监督同步联动,实时监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县有236名监管人员、农技人员配备了“农安嘉善”智慧监管移动终端,并运用这一终端开展网格化、规范化监管。
  “138个示范点,通过236名监管人员移动监管连成线,再通过县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这个面,实现‘点线面’结合。”县农经局的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7月,县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明确,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财政预算,从创建前的20万元增加至150万元。县政府还明确,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若需要追加工作经费的,县财政要全额保障。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将在今年出台有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扶持政策,目前,这些政策正在全县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村广泛征求意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