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农企

多季连种 产销衔接象山金燕合作社试水高效农业

  近日,象山定塘镇金牛港村产销大户陈坚定带着笔者到田头察看撒播稻秧生长情况,他兴奋地说,今年他管理的金燕果蔬专业合作社种了600多亩单季水稻。
  今年 45岁的陈坚定,原是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后来参加了政府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异地考察,逐渐意识到:传统耕作效益低下,现代农业应当走规模化集约经营之路。2010年,陈坚定与礁横村的种植大户金国恩、出嫁到英山村的妹妹陈海燕联手,成立象山金燕果蔬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扩建基地,尝试“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合作社先后承包定塘、新桥、高塘、鹤浦及宁海等地的600多亩土地,夏种水稻,秋种蔬菜。
  稻米生产是主业。与合作社自购自配大型机械不同,金燕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场化运作,生产过程尽量外包,委托他人耕播、施肥、治虫、灌溉,水稻收割、运输、烘干全由专业公司完成。几年下来,水稻亩均产量达到500多公斤,总产量逾300吨,每亩可赚七八百元。
  蔬菜产销是大头。合作社自种六七百亩蔬菜,还与周边散户签订购销协议,引导种植市场畅销的蔬菜品种,实行规模化营销。眼下与合作社挂钩的农户有650户,常年种植西兰花1600亩,紫甘蓝、白花菜3000亩,形成“龙头+散户”的产业链,每年销量达1.8万吨。
  陈坚定等还与北京、郑州、山东寿光等地客商长期“联姻”,在每年11月中旬到翌年2月的蔬菜采收季,合作社雇用四五十名工人采收、打包、装车,高峰时段每天出运新鲜蔬菜达100多吨,以每公斤四五分的薄利计算,每天毛利不下5000元。为保证蔬菜质量,金燕合作社还投资建造了一座600立方米的小冷库,用于蔬菜短期存储。有时蔬菜集中成熟,出现销售难,合作社先将农户们的蔬菜放进冷库暂存,再设法疏通销售渠道,统一装运至北方市场,每年销售量超过5000吨。 陈斌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