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6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何塞·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先生一行在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代表牛盾、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等陪同下,考察了世界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并对青田县致力于保护传统农业文化,以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为当地农村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感到高兴。
青田县稻田养鱼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稻鱼共生是一种典型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2005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是世界首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十多年来,青田县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推进稻鱼共生产业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有4.2万亩水田沿用稻鱼共生的传统方式,部分高产示范基地已接近“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水平。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实施,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该县方山乡“世界模范农民”、方源田鱼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金岳品告诉总干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施前,当地的稻米卖4元/公斤,田鱼卖20元/公斤,项目实施后,稻米卖到20元/公斤,田鱼卖到80-100元/公斤。在该县部分稻鱼共生系统基地村,有的村民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招牌带来的人气,做起特色“渔家乐”,外带销售鲜活田鱼、田鱼干、农家酒等土特产品,生意红红火火,年收入超过百万元。被称为“中国田鱼村”的方山乡龙现村,项目实施前,全村稻田养鱼面积仅有200来亩,现在,稻田养鱼面积已超过500亩,“能养的地方都养了”。
达席尔瓦先生一行饶有兴致地考察了龙现村的GIAHS稻鱼共生核心保护区,走访了该县仁庄镇新彭村的田鱼基地,参观了当地的农耕文化宣传教育展示中心,在田边向正在插秧的村民了解养鱼稻田的产量、项目实施给当地带来的变化等情况。
达席尔瓦先生说,这是他第一次实地考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从考察的情况看,项目实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农业生产本身,它不仅给当地农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还促进了就业,推动了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广泛。他表示,下一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进一步扩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丽水市委书记史济锡、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陪同考察。
相关链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发起的一个大型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至今,已有15个国家的36个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先后入选,其中中国有11个(浙江有2个),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