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农机化

用工匠精神助推农机供给侧改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机行业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正是提倡工匠精神、做精产品的绝佳时机,也是从“供给侧”出发进行结构性改革,满足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农民用户对高质量产品需求的题中之义。
  在我国,农机产品作为高强度、作业环境恶劣的生产工具,相比一些生活用品,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对于倾注在产品上的工匠精神的期望值也就更高。要专注于工匠精神,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操作方法、人员素质、责任心、管理手段等方面弥补短板,特别是在最关键的制造环节上要加快赶超,在企业内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员与工人,大力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环境氛围。
  我们也看到,这些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大幅提升。但是,目前我们还只是农机大国,却不是农机强国。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农机行业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提倡工匠精神、做精产品是从“供给侧”出发进行结构性改革,是为农民提供更多高性价比产品、满足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农民用户对高端质量产品需求。
  目前,我们国内企业跟国外企业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发挥工匠精神、做好产品是第一条。在产品质量方面,我们别指望着弯道超车、一口吃个胖子。没有过硬的产品,我们永远只能在人家后面跟跑。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企业要成为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首要的着力点就是要用工匠精神做产品、做品牌。
  少点浮躁心态,多点工匠精神,这是对我国农机制造、对我们农机工业界的最大期许。朱礼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