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在一阵轰鸣声中,一架重约30公斤的无人飞机从地面慢慢升起,飞向田间,紧接着从飞机尾部喷出了许多气雾状的“水”。5月10日下午,慈溪市龙山镇海通时代农场请来了专业操控师为农场员工现场传授使用无人飞机喷洒农药的方法,引来围观的农民啧啧称赞。“无人机1小时能喷洒农药25亩,一天可以喷洒200亩,农场内露田有800亩,不考虑气温、降雨等不宜喷洒农药的因素影响,4天就能完成植保作业,太方便了。”说起无人机带来的好处,该农场负责人马小幅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以前虫情来时,农场要雇10多个人,从天明到天黑不停喷施农药,这么多人同时连轴转,完成喷施也要七八天时间,因为耗时长,有些地块就错过了最佳防治虫害时间。
“引进无人机,当初是无奈之举。”马小幅说,如今,务农人员逐渐老龄化,而年轻人又很少愿意下田干活,经常出现“用工荒”,“在农忙时期,缺工现象尤为严重。”他还表示,一些较为繁琐的植保工作就很难雇到人,比如农场内种植的桃树、梨树,因枝叶高,每次除虫时,会从树叶上掉落很多小虫子,让许多务农人员敬而远之,就算能雇到人,工钿往往也偏高。“现在,只要由人工操控无人机在农场上空盘旋一圈,便能轻松杀死害虫,如此植保作业,省时又省力。”
为此,马小幅咬咬牙,去年10月底,花28万元购买了两架无人植保机。马小幅说:“现在已安排农场所有员工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学习,让他们掌握技巧,争做一名‘科技农民’。”看了无人飞机的“惊人表现”后,现场围观的不少农民和农场主向马小幅表示要租无人飞机去承包田里作业,马小幅略显神秘地回应:“农场内的员工还处于学习阶段,等他们能熟练操作后,或许会承接其他农场的植保作业。”
吴冠夏 岑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