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河北两位残疾人植树14年,让50多亩荒滩变绿洲

  在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的河滩地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然而,1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不生的荒滩地。两名身有残疾的村民贾海霞和贾文其,就因为这片荒滩地而结缘,十几年来,他们互为手眼,植树上万棵,将一片50多亩的荒滩变成了绿洲。
  砍树枝插杆育苗
  贾海霞左眼因先天性白内障从小失明,右眼在2000年打工时致残,从此双目失明,而贾文其3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同样的不幸,让两人成为彼此生活的依靠。2002年,为了增加点收入,也为了找回生活的勇气,两人合计着在村东位于河边的那片无人问津、杂草不生的荒滩地上种树。可那时,他们连买树苗的钱都没有,只能靠到处砍树枝插杆育苗。
  砍树枝对于双目失明的贾海霞和失去双臂的贾文其来说是个“技术活”。“砍树枝不是一棵两棵、一枝两枝就可以,我们需要上万棵的树苗。”贾文其说,“刚开始的时候砍不了几棵,海霞老哥眼睛看不见,上树挺不容易的,我还担心他摔下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四肢健全的贾海霞负责爬树砍树枝和打捆,而贾文其则用脚“拾”树枝。
  砍完树枝,就要到对面的河滩上去植树。贾文其先要蹚过河把工具和捆好的树枝运到对岸,再回来背上贾海霞过河。每年从农历二月到立冬,这条河他不知走了多少趟。对没有双臂的贾文其来说,掌握平衡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背着一百多斤的人,人过河的时候脚得踩石头夹缝里面,踩到底才能不滑倒,要是稍一踩偏就滑倒了。”
  挖渠引水救活树苗
  经过一番周折来到河对岸,植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河滩地自然条件恶劣,到处是石头和沙子,听说他们要在这片荒滩上种树,村里人都觉得难以置信。“那段时间村里的人,讥笑我们的也挺多的。”贾海霞说。
  倔强的贾海霞和贾文其没有理会旁人的讥笑。2002年的春天,他们在河滩种上了自己砍来的800棵树枝,希望它们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当时就是为了贴补家用。”两个遭遇不幸的人,抱着同一个质朴的愿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种下的树枝到了夏天几乎全部死了,仅仅成活了两棵树,老哥俩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短暂的失落之后,贾海霞和贾文其开始寻找失败的原因,商量着要挖渠将河里的水引到河滩上来,这对他俩来说又是一项大工程。贾文其用脖子夹着铁锨,贾海霞东一锨西一锨地挖,一天干下来累得够呛也挖不了几米。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挖渠终于引来了水,树枝也开始慢慢发芽了。“树芽一出来,贾文其告诉我说,树活了,那个时间挺激动的,没有比那更高兴的了。”贾海霞说起十几年前的事脸上满是兴奋和激动。就这样,两人互助着在这片荒滩奋战了十几个年头。亲手种下的小树一天天长大,是对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贾文其和贾海霞靠低保生活,虽然最初种树只是为了补贴家用,但时间长了,他们对自己种下的树慢慢有了感情,想法也在一天天改变。“现在我们跟这片树林已经有感情了,从一尺多长的树苗开始种,现在已经成了参天大树了。”贾海霞说,“就跟养孩子一样,有感情了,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就不会卖了,这也是为咱们绿化做点贡献吧。”
  将荒滩植上万棵绿树
  贾海霞和贾文其互助种树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有许多看到他们故事的人还专程过来帮他们种树。如今,50亩荒滩变成了绿洲。贾海霞和贾文其又向村里申请承包了山上的几百亩地种树,当地林业局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松柏树籽,现在已经开始长苗了。“谁没有个头痛感冒的?有一个伤风感冒的就是感觉苦,但是苦也得干,我们两个常说的就是小车不倒尽管推,你只要干活没有不苦的。”贾文其说,“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老哥俩一定要坚持下去。”
  从800棵树枝到上万棵杨树、柳树,从一片荒滩到50多亩绿地,14年光阴,贾海霞、贾文其这对身有残疾的老哥俩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努力与执着,将命运带给他们的磨难变成了奇迹,一起收获绿色的希望。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骆学峰杨帆/文 2016年5月3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