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划定时间表。《计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在污染防治方面,浙江台州、湖北黄石、湖南常德、广东韶关、广西河池、贵州铜仁等6市将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并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计划》的每项工作后面均备注了相应的牵头和参与部门名称,涉及环保部、财政部、国土部、农业部、卫计委等36个部门。
现状:目前我国有污染土地30万—50万块
2014年,国土资源部与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而按照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的判断,目前我国有污染土地30万—50万块。“毒地”治理要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先摸清真实情况,纾解民众焦虑。在《行动计划》确定的十条措施当中,第一条便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目标:90%的受污染耕地2020年要达标
具体指标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016年底前,国务院将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并将分年度对各省(区、市)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2020年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评估由环保部牵头,中组部与审计署参与。
专家:土壤污染源于此前数十年的忽视
参与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专家组成员、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坦言,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土壤污染,源于此前数十年的污染积累与忽视。工矿企业的废水废渣,农业生产中所用的化肥、农药,乃至每个人家中都丢过的旧家电、废电池,都成为土壤中“只进不出”的污染物。
陈同斌表示,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土壤生态的破坏时,这些污染物还可以(向空气和地下水)释放出来,成为一个污染源。
成效: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培育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
《计划》将通过淘汰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去产能、推行清洁生产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挥土壤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计划》,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同时,《计划》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等,将有力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和土壤污染防治咨询服务、装备药剂生产等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环保产业规模。到2020年,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据中国网 辛闻/文 201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