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但在日常生活中,肠道的健康问题总是被忽视,加之生活节奏快,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等问题,都极易导致肠道疾病发生。为此,有关专家提醒,肠健康才能常健康,并介绍了保护肠道健康的相关知识。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说起与人体重要的与健康相关的器官,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心、肝、肾等,很少有人会想起肠道。殊不知,肠道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不亚于心、肝、肾等。解放军第117医院营养科主任尤祥妹介绍,肠道不仅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人体肠道长约7-8米,全部展开来,面积有200平方米,分为小肠、大肠、直肠三部分。小肠约5-6米,主要负责吸收食物里的营养。大肠约1.6米,负责吸收食物中剩余的水分,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最后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肠道一旦出现问题,如炎症、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不适等。另外,肠道是机体营养吸收的中心,肠道的疾病往往会对其消化吸收功能造成严重破坏,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营养不良。
其次,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它有一层黏膜组织。身体只要有黏膜的地方,就会有淋巴组织。肠道因为表面积最大,所以淋巴组织最发达,集结了人体70%-80%的免疫细胞,分布在黏膜的里里外外,对抗不断入侵的细菌病毒。肠道内还寄居着众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肠道本身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发挥着诸如免疫、营养等众多的功能。肠道菌群处于健康的平衡状态时,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以很少的数目存在,它们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不足以对宿主的健康产生危害。
另外,肠壁上薄如蝉翼的网状神经束上有1亿以上的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一样的复杂、敏锐、纤细,能够独立运作,自主判断,发号施令。它通过自身数量丰富的迷走神经与大脑连接,密切协助大脑工作。如果肠道患有疾病,势必会给大脑带来不良影响。如自闭症患者几乎都有肠炎。
肠道菌群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在人体的肠道中,尤其是结肠(大肠)中,存在着以细菌为主的大量微生物。据推测,一个正常成年人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达1-1.5千克。浙江省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咩庆介绍,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3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肠道的健康以及人体的健康与否与这三种菌群数量是否平衡息息相关。”张主任说,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肠道菌群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对人体表现为不致病。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以有益菌的数量最多。有研究指出,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为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益生菌比例只有10%。
如果有害菌占了优势,就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过多会侵蚀胃肠粘膜,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等各种肠胃疾病。”尤主任补充道,肠道菌群平衡发生改变,还可能是风湿性关节炎、脊椎关节炎等疾病的起始原因。
另外,肠道菌群变化还可能诱发动脉硬化、痛风、肝硬化等疾病。Ⅱ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肠道菌群数量中度减少。高血压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相比正常人也会明显降低。
那么,如何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呢?
张主任坦言,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净的食物,以防“病从口入”。另外,可适当补充有益菌。建议适当食用些发酵酸奶、乳酸菌饮料、红葡萄酒等益生菌含量丰富的食物,有需要的人群还可以补充益生菌粉等制品。服用益生菌粉时注意要用40摄氏度以下的温水兑服,同时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以上使用。
从常见疾病入手维护肠道健康
如何维护肠道健康呢?浙江省中山医院胃肠病科汪玲羽中医师指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肠道健康问题有腹泻、便秘以及肠道肿瘤等。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都可通过观察大便的状态(如排便的时间与频率、大便的形态以及大便的量)来发现,再根据出现的具体原因选择治疗和调养的方式。
对于腹泻,中医认为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湿,二是脾虚,三是肾气不足。“湿,又分寒湿和湿热。”汪玲羽说,一般喜好吃冰冷食物、海鲜等寒凉食物的人寒湿会比较重。这类人群通常会在吃过寒凉食物后腹泻。而一般喜好吃辛辣食物的人群往往会有湿热。这类人群通常表现为口臭、大便格外臭且会黏马桶。“对于现在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和吃夜宵的人群来说,往往都会有脾虚的现象。”汪玲羽坦言,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具体来说脾有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当脾虚时,其运化水的作用就会减弱,过多的水积聚在人体中会产生寒湿或湿热,进而导致腹泻。另外,工作压力较大,经常闷闷不乐、心情郁结的人群往往会有肝郁的现象。而肝郁衬脾,肝气郁结也会导致脾虚。这类人群经常表现为肚子“咕噜咕噜”响,一吃就泻。“肾气不足的这类人群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五更泻,也就是每日清晨时腹泻。”汪玲羽说。
因此,调节腹泻也应当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少吃过于寒凉和辛辣的食物,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有需要的人群还可在医师的指导下,利用中药调节。
对于便秘,汪玲羽说单纯便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食。“有些人过量饮食,以致肠胃不能及时消化吸收时就会出现便秘的现象。且在便秘的同时还会有面部长痘的现象。”汪医师说。二是某些老年人气虚体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一些老年人会出现肝肾亏虚的现象,进而导致排便时力气不足。
对便秘的人群,要根据便秘的原因选择具体的解决方法。因食积而便秘的人可吃一些“攻下”药物,比如保和丸等,并且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此外还可以试试抹腹操:仰卧位,以腹部为中心,用自己的手掌,双手交叉放于腹部,适当加压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约10分钟。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而因肝肾亏虚津亏便秘的人群,则需要从养肝补肾入手,切忌长期服用泻药,平素可用食疗,比如麻油拌菠菜、芝麻粥、无花果蜜糖粥等,也可多吃含纤维素高的水果,比如苹果、奇异果等等。
近年来,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肠道肿瘤的早期表现多为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便血等。汪玲羽提醒,长期便秘或大便性状改变(变细、颜色变黑等)的人群要警惕肠道肿瘤的发生。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此外,对普通人来说,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谢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