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茶人”黄瑞兵的一片匠心

  温岭方山海拔高,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笼罩。虽有“温岭茶叶名出方山,方山茶叶因雾而香”的美誉,但“方山云雾茶”在早期并不被人熟知,它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黄瑞兵。
  2006年,三十而立的黄瑞兵在方山景区承包了32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方山云雾茶”,并在随后成立了台州市方山云雾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匠心坚持一年一摘,只做明前茶
  天空下着微雨,盘山而上,可以看到雾气萦绕中的茶山,原本以为,会看到满眼新绿采茶忙的景象,没想到,茶山上空无一人,一片静悄悄。
  到了方山云雾茶庄,庄主黄瑞兵告诉我,今年的茶叶采摘早在清明前就结束了。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茶庄坚持“一年一摘”。“我们只摘取明前茶。清明节过后,山上雾气少了,茶叶品质就没那么好了。”他说。
  种植、采摘、制作三个环节,与茶叶的最终品质息息相关。所谓的明前茶,指的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这时候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我们看重的一直都是高端茶叶市场,一年只摘一次,利润当然会变少,但是,茶庄不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去摘二茬茶。”黄瑞兵说,他不想看到方山好茶叶淹没在众茶之中。
  在黄瑞兵看来,喝茶要喝健康,只有好茶叶才值得一喝。山上土质肥沃,周围又没有工业区,茶树不施农药,无需化肥。“我从专家那里得知,采摘后剪断茶树枝,将它们烂在土地里,会成为更环保、更绿色的肥料,我就是照着这个办法做的。”
传承从荒山到茶园的蜕变
  方山云雾茶庄,坐落在大溪方山景区入口右侧,一座海拔近400米的山上,380亩的茶园,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
  不过,在2006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1939年,黄瑞兵的爷爷黄米正,在大溪镇滥田湖村开始发展成片条栽茶园,获得成功,随后,成立了滥田湖茶园。1956年,黄瑞兵的姑姑黄文香依托茶园,建立了温岭第一家初级制茶厂,并使用机械炒茶,盛极一时。但1983年,当地的茶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到了1993年,集体成片的茶园大多荒废,渐渐地变成了荒山。
  在沉寂了十多年之后,2006年,黄瑞兵开始承包茶山,建起了方山云雾茶厂。茶园里的老茶树被保留了下来,同时,还引进了名优新品种。“我的祖辈都是种茶的,我本身也是个爱喝茶的人,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么好的茶园和茶叶在山林中荒废。”黄瑞兵说,之前他从事展览策划,爱茶但不懂茶,为此他专程去杭州、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并向茶叶研究学院的老师请教,渐渐入了门。
发展既要“机器换人”,也要人工炒制
  在采茶工紧缺和人力成本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黄瑞兵看来,“机器换人”势在必行。这几年,他的茶园陆续引进了各种机械化设备。
  依靠机器,只需把茶青放入机器,经过自动化杀青到炒制,再到滚筒烘干,不一会就可以从出口处收获干茶,很少需要人工参与。“一台机器,能抵得上至少15个人的工作量。”黄瑞兵说,使用机器设备,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提升效率。从大的趋势来看,除名优茶外,大众茶叶机械化生产是未来茶叶生产的主要方向。
  不过,“机器换人”不是单纯地把人淘汰掉。茶叶要发展,离不开懂茶的人才。
  在黄瑞兵的茶园里,虽然机器替换了众多的劳动力,但还是有一半的茶叶,是人工炒制的。“每个炒茶老师傅,都有自己的手感,对茶叶每个状态的感知会更敏锐些,人工炒出来的茶更有老底子的风味,且茶叶层次感可能更丰富。”黄瑞兵说,这些手工茶属于高端茶系列,售价要高一些。
未来要走品牌发展之路
“方山云雾茶的生长环境,不比西湖龙井产地梅家坞差。很多外地来的客人喝了我的茶叶后,都是满口称赞,夸方山云雾茶口感不输名茶,可是,由于知名度欠缺,我们的高端茶叶外销的并不多。”黄瑞兵说。
  怎么办?茶叶品质上去了,品牌建设也必须得跟上。“以往,茶农大多是各自为政,要想打响品牌很难。为此,我走访了很多茶叶产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发现种茶必须要走科学规范的品牌化之路。”黄瑞兵说,2011年,他成立了台州市方山云雾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在杭州等地,他开了专卖店,希望方山云雾茶能在众多名茶中占得一席之地;依托旅游资源,他建起了方山云雾山庄,吸引游客到山庄游玩采茶品茶;为紧跟时代步伐,他建起了微信、淘宝等“互联网+”营销平台,生意红红火火;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2014年,他还花30多万元建立了茶文化博物馆,做起了方山云雾茶的“文化大餐”。
  经过几年的经营,方山云雾茶渐渐有了名气,先后获得全国名优农产品(北京)展销会金奖、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国际森林博览会金奖、“浙江老字号”称号等荣誉。
  如今,每到采茶季,方山云雾茶的订购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基本上,每年上半年所有的茶叶都会销售光,除了本地的订单,我们还接到了来自新疆、内蒙古的订单。”黄瑞兵说,今年,茶叶市场行情还不错,1600元到2000元一公斤的茶叶,卖得还挺好的,目前,他正在考虑扩大茶园的规模。
陈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