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秸秆利用特刊

农作物秸秆华丽变身之“五大法宝”

  近年来,浙江的田野悄然发生着很多变化:水清了、天蓝了,田园越来越美了。以往,每到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收割季节,“秸秆遍地、时有冒烟”的现象总有发生;而今,我省各地通过探索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利用,让不起眼的秸秆实现了华丽变身,当肥料、变饲料、作能源……以前的“一把火”正逐步变成“一沓钱”。
法宝一肥料化利用
湖州市麦秆全量机械化粉碎还田模式
一、模式概要
  麦秆全量机械化粉碎还田是以麦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麦秆直接混埋在土壤中。麦秆直接还田要配套应用合理的施肥、灌溉技术,如增施氮肥调节碳氮比以保证粮食的稳产高产。常年开展麦秆混埋还田要与耕整深度相结合,定期深翻,将耕地表层积累的麦秆翻埋到耕层中,以提高麦秆还田培肥效果。
二、技术要点
  1.麦秆处理。大小麦收割留茬应在15-20厘米;采用收割机的切碎装置将麦秆切碎成10厘米以下的小段,均匀抛撒。
  2.撒施基肥。为了加速还田麦秆的腐解,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适当增施氮肥,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
  3.施快腐剂。有条件的可在麦秆还田前施用适量的腐秆剂,均匀喷施或撒施在麦秆残体上,可加快麦秆腐熟速度,提高麦秆还田效果。
  4.放水泡田。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麦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一般在还田作业前1-2天上水泡田。要严格控制水层,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一般为1-3厘米。
  5.还田作业。选择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麦秆还田机械,麦秆还田的适宜埋深为5-10厘米,有利于后作机插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6.水浆管理。水稻栽植浅水层控制在3-5厘米,秧苗返青后采用湿润灌溉,以促进土壤中的气体交换和有害气体的释放。当大田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开始搁田,分次轻搁,灌浆至成熟期保持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
三、技术路线
发酵剂+有机肥+氮肥切碎麦秆 麦秆抛撒 适量放水田间管理 水稻栽植 泡田两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