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浙江林业

十大经典森林古道带给你不一样的风情

  霞客古道
——浙东唐诗之路
  霞客古道按《徐霞客游记》所述行程路线,途经宁海、天台、新昌3县,自宁海西门至天台泳溪筋竹岭头,经弥陀庵、天封寺,到天台山主峰华顶,过万马渡景区至新昌横渡村,到达天姥山,总长约120公里。
  霞客古道大约建于唐代,现存古道多为卵石铺面,周边名胜古迹较多。同时,古道是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唐代有400多位诗人在这里走过,留下了2000多首诗歌。书圣王羲之、诗仙李白等都曾到此。灿烂的唐诗文化,赋予其“浙东唐诗之路”发祥地的美誉。
  这条古道也是著名的宗教圣地,佛教天台宗祖庭国清寺、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均在霞客古道节点上。刘阮遇仙、济公传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沿途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生态环境好,传说故事多,人文底蕴深厚。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仰天湖、赤城西霞、双涧回澜、华顶归云、石梁飞瀑、琼台夜月、桃源春晓、华顶云锦杜鹃林、国清寺古树群、天姥山、班竹古村、桃源古村。
苍岭古道
——浙赣千年驿路
  苍岭古道开凿于唐朝之前,是古代台州通往婺州(金华)、处州(丽水)及江西等内陆的交通要道,史称“婺括(台州)孔道”、“浙赣千年驿路”,也是仙居走往内地的一条盐道。
  苍岭被誉为“浙西南第一岭”。现存古道东起仙居苍岭坑村,经坎下、龙王庙、茶亭、两里半、风门头,西至缙云南田村、黄泥岭、冷水、槐花树、黄秧树、苍岭脚村,长约26公里。古道两侧大山夹峙,山岭峻险,山道蜿蜒。
  沿途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苍松翠柏,绿竹红花,峭崖飞瀑,尤其是夏去秋来,丹枫如染,残阳似血,景色绝伦;古道上太平桥、子夫桥、茶亭桥、龙王桥4座古桥,形态各异,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苍岭坑村作为苍岭古道的东起点村、千年盐路重点村,有着辉煌的过去,这里的古街、商铺、古宅都记录着千百年来曾经的繁华;南田是苍岭古道海拔最高的村落,曾是一个著名驿站,现仍保存有古建筑、古店铺等古驿站的遗迹。
  苍岭古道亦为历代文人所歌咏。唐宋著名诗人孟浩然、李清照、刘昭禹等都曾翻越古道留下诗作。
会稽山香榧古道
——蕴含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会稽山香榧古道从嵊州市谷来镇经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诸暨市赵家镇,到诸暨市枫桥镇,长约57.5公里。这是一条上千年来从会稽山香榧产区采收香榧,运往香榧集散地枫桥,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的古道,也是将会稽山脉的古香榧群、自然景观、人文遗迹、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古村落、休闲农庄等资源串联为一体的古道。
  这里,奇峰怪石、峭壁幽洞、峡谷深涧、飞瀑流泉、茂林修竹,以及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连山成片的数万棵古香榧树,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神话传说,让人流连忘返。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走马岗、龙头顶、龙鳞壁、赏月湾、寒天佩瀑布、月华峡,历史文化名村柯桥稽东镇冢斜村,自然生态村落嵊州谷来镇袁郭岭村、诸暨赵家镇榧王村等。
武松古道
——处州至婺州的驿道
  武松古道途经武义县三港乡曳源村、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曳岭脚村、莲都区丽新乡吾赤口村、松阳县西屏街道大路口村等,长约75公里。
  曳岭是古时婺州(金华)、处州(丽水)通途要塞,历为兵家守关战略要地。其中的曳岭古道可追溯至隋唐以前,自明景泰三年置宣平县(该县于1958年撤消,所属地域划归毗邻的莲都、松阳、武义三县(区))后,一直为处州府城至宣平县的唯一驿道。
  古道沿途群山绵延,古树众多,生态原始,风景优美,既有潺潺流水、龙潭瀑布,又有保存至今的古凉亭、古庙等历史古迹,山顶上云雾缭绕,山下古村、古道、溪流相互映衬,聚集了众多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原南营红军革命据点宣平三岩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东西岩丹霞地貌风景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曳岭脚、范仲淹后裔聚居地章湾村、古村落双村自然村、包拯后裔聚居的水竹村等。
马岭古道
——与古宅古村相伴
  马岭古道从富春江畔芦茨村经建德东部与浦江西部交界的马岭山,途经桐庐芦茨村、建德毛洲自然村、下梓州,终至浦江马岭村,长28公里。
  古道沿山体、小溪、梯田蜿蜒而上、穿林而过,一路有古桥、古祠古庙、名人故宅、古遗址、古村落等。所经之处,奇峰怪石,古木参天,“秀、奇、幽、野”兼具,是一处玉未琢、野味特浓、自然景观极佳之地。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芦茨、盘山岭、蟹坑口、百步街、枫岭、毛洲、梓洲、炉峰、马岭等古村落;“三枣桥”、“落马口”、“王公行祠”、“翁氏宗祠”、“邱家老宅”、“蒋坞桥”、“姚亮故居”、“将军洞”、“大王庙”等遗址。
  马岭古道流传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陈老相公佑芦茨》、《方干和十八进士》、《范仲淹二访方干故里》、《黄公望与芦茨湾》、《长洲反击战》、《石舍与长洲》、《济公庙传说》、《方氏祖庙》、《大王公庙》等,告诉后人一个时代的辉煌,也是传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徽杭古道
——胡雪岩年少时的求生路
  徽杭古道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现存古道起讫浙江临安银龙坞-浙川村-安徽绩溪永乐村-灵关庙-蓝天凹-上雪堂-下雪堂-黄茅培-江南第一关-山脚(岩口亭),长25公里。其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
  徽杭古道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在古道上,每隔5里就设一个茶亭,供过往路人休息。现存众多古石板路、古村落、古关口、古桥、古茶亭、古碑刻、古树等。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沿途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有逍遥溪水婉蜒其间。重要景点包括障山大峡谷、胡氏宗祠、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第一关等。
畲乡古道
——灿烂畲族文化聚集地
  畬乡古道西起景宁东坑镇,途径泰顺县石角坑,至文成县铜岭山森林公园,终至文成县西坑畬族镇,长35公里。
  畬乡古道始建于明清时期,旧时是文成县西坑畬族镇及周边村民通往景宁、泰顺的重要交通要道。该古道把景宁、泰顺与文成交接的3个畲族乡镇衔接到一个古道环线内,可以领略体验周边畲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森林、村庄、山坡、梯田等自然景观,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古村落有东坑村、司前村、西坑村等。
  司前村古称“池村”,是飞云江源头,左溪、里光溪经村而过。为传承弘扬畲族文化,镇、村每年都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乌饭宴”等,是重点民族文化村;西坑村位于文成县西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刘基故里、铜铃山峡、百丈飞瀑和岩门大峡谷等四大旅游景区的中心地带。其所在的西坑镇,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畲族语言、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婚俗、畲族药膳等传统民族文化。
太平岭古道
——曾经的商贸要道
  太平岭古道坐落于南北走向的雁荡山脉的群山峡谷中,北起永嘉县沙头镇花坦小溪村,途径张田庵、古庙岙、龙抢珠、上桥到林窟自然村,终点为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与乐清岭窟古道相接,长约10公里。
  古道始建于明代,是古时连接珍溪港与古庙港的主要通道,更是永嘉与乐清东部虹桥、蒲岐贸易交流的重要商道。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群峦叠翠,林木苍翠,怪石峥嵘,飞瀑溪潭,幽洞石堑,景色瑰丽。寺院依山而建,别具风格;石桥连跨山涧,造型朴素;溪床平裸绵长,色彩缤纷;古树枝叶茂密,苍劲古拙,形成了以太平岭、龙坑岩、龙抢珠、龙擦痒、五彩大峡谷等为代表的诸多景观。古道途经小溪村、张田庵、古庙岙、岭窟等村落,傍邻水岩风景区。
十里杜鹃古道
——可赏花海看草甸
  十里杜鹃古道途经衢州市衢江区大路、六春湖,遂昌县桃源尖、桃源村,龙游县庙下乡等,长约18公里。
  古道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峡谷深秀、溪流潺潺,集奇峰地貌景观、幽峡川流景观、自然森林景观于一体,组成了险、雄、奇、秀、美、幽兼备的山水形态之景观。六春湖至桃源尖是一条海拔1100—1400米的山脊线,连绵10余公里。随着海拔的上升,杜鹃花由零星分布转为成片出现,花开时间一般在“五一”前后,整个花期持续一个月左右。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浙西小山峡、九瀑十八潭、六春湖、古山寨等。六春湖又名绿春湖,是江南少见的高山湿地,山顶树木矮小,多草甸,湿如沼泽,地势平坦,连绵不绝。位于遂昌县高坪乡茶树坪行政村的桃源自然村,与衢州市衢江区及龙游县相毗邻,四周群山环绕,村内有许多古树名木,如南方红豆杉、江南油杉等。
括苍古道
——一条千年不变的驿道
  括苍古道距今已有1500余年,唐代定为驿道,至明清两代,已成为温州、丽水往金华的官道。现存古道起点为缙云县桃花岭村樊庄路口,经隘头村、桃花洞,过丽缙县界,莲都区三望岭村、高青村、却金馆村,终点为莲都区余岭脚,长约20公里。现存古道路径千年不变,路面完整,全部为块石砌成。
  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主要有:古道两边森林茂密,古树较多,隘头村口“七仙女”银杏古树同根七株、树型独特,南方红豆杉、枫香、香榧等古树高大挺拔,生长良好。古道上现存古迹有庆善禅寺、洋教士楼、桃花洞、崇景寺,却金馆驿站四大公馆遗址、何公却金处石碑、孝子牌坊,括苍古道摩崖石刻等。古道沿线古村落较多,樊庄、隘头、三望岭村、高青村、却金馆等村历史风貌基本完整。
  括苍古道历史悠久、典故众多。明宣德年间,在刘山铺驿站,发生过温州知府何文渊“却金”的真实故事,被温、处两地百姓传为美谈。为颂扬何公美德,刘山铺更名为却金馆,现已成为丽水市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