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文/摄
哪里可以远离闹市区的喧嚣,度过一个宁静又带有艺术气息的周末?记者自驾前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外桐坞村,发现在杭州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周边,还“隐藏”着一个有山有水、有历史、有艺术的美丽村落,这里也被称为中国版的“枫丹白露”。
一个优美高雅的民宿旅游村
从杭州绕城高速龙坞出口下高速,左转入留泗公路,几分钟车程,就是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
村子的入口是绕城高速公路高架下的一个桥洞,两壁装饰了巨幅的水彩画,画中的风光就是村中的景致。从桥洞入,眼前豁然开朗,院舍林立:有农居、有美术馆、有艺术公社、有咖啡吧……村外青山环抱,村内溪水潺潺。
“朝涉外桐坞,暂与世人疏,村庄佳景色,画茶闲情抒。”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这样描绘外桐坞,今天依然能找到这样的感受,时光,仿佛因为诗人的吟诵而在这里停驻了。
一间间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民宿是外桐坞村的一大亮点。在一家名为“觅渡”的民宿里,记者看到四层的小洋楼外立面被装修成古朴的风格:一楼是铺着鹅卵石的院子、阳光房和儿童玩沙区;二楼是日式风格的餐厅和休闲吧;三楼和四楼是有着欧洲地中海装修风格的客房,每间都自带阳台和卫生间。在这打工的村民马女士告诉记者,经营这家民宿的是中国美院的设计师,平常不在家,她就过来帮忙照看生意。“这里的房间要400元到500元一晚,而且很难订,周末基本订不到啦。”马女士说。
在游玩中,记者巧遇了外桐坞村村委会主任仇维胜,他告诉记者,外桐坞村于2007年确定了艺术文创类风情小镇的发展方向后,历经3年时间整治,在2010年被列入杭州市首批风情小镇,现在村里正结合龙坞茶镇建设,朝着建设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努力奋进。“村里结合茶产业发展乡村游,像‘觅渡’这样的民宿在村里已经有四家,村里还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每年到外桐坞村来的游客不少于10万,今天就有七个旅行团在这里参观。”仇维胜告诉记者,靠着旅游致富,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一个传承着历史文化的村落
来到外桐坞村游玩,就不得不去村里的文化礼堂。推开文化礼堂大门,古色古香的文化讲堂跃入眼帘。讲堂正中是1米高的孔子画像,两列排开的木制仿古书桌,让原先的仇氏祠堂变成了一间仿古学堂。文化礼堂里还设有一间书法室,一进门,就可以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幅书法,桌面上摆放着宣纸和笔墨,一些游客正在兴致勃勃地临摹书法。
仇维胜告诉记者,外桐坞文化礼堂是依托原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等建筑改建的,避免大兴土木的同时,又能承接传统文化的脉络。
礼堂外的村历史文化介绍牌上清晰地记载着外桐坞村的历史,外桐坞的文化脉络扎根于“孝”。外桐坞村民有80%是仇氏后代。仇氏历来注重孝道。前有仇牧,忠义楷模;后有仇览,忠孝典范。直到今日,外桐坞还流传着烧乌米饭给娘吃等民间孝道故事。村里的文化礼堂针对中小学生不定期地开设道德经、弟子规等课程,讲德、讲礼、讲孝。
村民仇晓华告诉记者,自己就参加过两次文化礼堂的授课,一次是讲书法,一次是讲国学。“小朋友们都是穿好汉服端坐在那里学,仪式感很强。”仇晓华说。“现在,村里每周至少要举办两次文艺活动,魔术、电影、唱歌、小品、打鼓都有,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文艺活动有近百次。”仇维胜说。
一个闹中取静的艺术创作天堂
在外桐坞村里逛一圈,可以发现,和其他乡村不同,这里有不少美术工作室,他们的主人大多是颇有名气的艺术家:比如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中国美院教授刘健、韩国著名书画家闵庚灿等。在这里,原来普普通通的农居经过稍稍改造装修,就成为了创作油画、国画、雕塑、陶瓷、摄影等艺术的“摇篮”,乡村和艺术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融合。
仇维胜告诉记者,自2013年起,就有40多个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老师在村里组建了70多个工作室,为小村抹上了厚重的艺术色彩。除了名人艺术工作室,街头艺术DIY小店也很有意思,你可以在这里亲手烧制一只陶罐,画一张写生素描……这些充满互动的活动让这个村落文化艺术味道十足。
走在村里,能常常看到有人支着画架写生,“外桐坞村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很有艺术味道。”来自中国美院的学生小胡告诉记者,每个周末,自己都会约上几个同学前来写生。“这里的茶园、山水、花鸟、民宿都有着独特的韵味,非常适合创作艺术作品。”小胡说。
记者在村里的宣传栏上看到,如今,外桐坞村已经有了一系列艺术“头衔”: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中国美院写生雕塑培训基地、中国美院国家大学创意园艺术交流基地……巴黎近郊的枫丹白露小镇,以其艺术特色蜚声世界,如今的外桐坞村,也正在成为中国版的“枫丹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