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报道

种业电商“西湖论剑”显豪情

  □本报记者 王美华
  本报讯 5月18日,本届浙江种博会首场大戏——首届西湖种业论坛暨2016中国种业电商峰会率先上演。这次峰会不仅汇聚了农业电商三巨头的精英,还有“勿忘农种业”等国内“触网”较早的种业企业,以及种子管理部门的代表,大家各抒己见,探讨互联网时代种业电商发展的课题。
  “信息鸿沟是农业落后的重要因素。种业电商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种子企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阿里集团研究院研究员陈亮上台一亮观点就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他说,农村电商平台的开通有利于促进城乡消费的无差别化,但目前农业电商销售的主流还是阳台园艺类消费,种子的份额还比较少。他以淘宝销售为例,去年淘宝700亿元农产品销售额,种子只有1亿多元。“尽管种子销售份额不大,但也有业绩突出的。比如在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一位种子批发商,60%—70%的销售额来自淘宝。”
  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平认为,在互联网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如何使用“互联网+”的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成为当下很多种业企业正在应对的重要课题。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但传统的农产品层层经销,层层代理,弊端很多,电商化是必然趋势。种业电商处于成长阶段,有很大潜力。但他同时认为,种子不同于其他商品,在发展种业电商的同时,一定阶段内还要保留传统的营销网络,做到线上线下同时推进,种子种苗同时推进,专业化配套服务及时跟进。对此,浙江美之奥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建成也有同感,他认为,种业企业在推进电商销售的同时,目前还不能放弃线下营销渠道。
  网上销售种子,种子质量把关是一大难题,譬如卖出去的种子不发芽或者发芽差,长出的作物与介绍不符等,如何解决?北京爱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伟文抛出的“杀手锏”是,做一整套种子示范展示平台,即“网上试验田”,供网购者浏览考证,以实现买得放心。目前,爱种网上线种子企业已达75家。
  在讨论中,与会者普遍认为,种业电商平台要花更多投入、精力,整合有效资源,解决好网络销售种子在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高度依赖种企的问题,及时掌握种植户数据信息并与种企分享。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各方合力,种业电商完全可以实现“五年内形成格局,十年内基本成熟”的发展目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