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杨梅质量安全监管,浙江出实招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杨梅即将陆续开采。5月16日,我省召开全省杨梅质量安全管控视频工作会议,对当前杨梅生产进行部署。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查严打,完善机制,切实保障以杨梅为重点的时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G20峰会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省农业厅副厅长张火法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在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杨梅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但杨梅生产仍面临梅季雨水偏多、病虫害多发等不确定风险。因此,各地必须深刻认识加强杨梅质量安全监管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紧绷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确保杨梅质量安全。
  会议要求,当前是抓好杨梅质量安全的关键时节,各地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主动出击、精准施策、齐抓共管。强化排查会商,根据往年杨梅质量安全隐患,统筹监管、执法、检测、农技、植保等力量,对辖区内涉及杨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资经营主体进行一次全面风险排查和风险会商;强化培训告知,省、市、县(市、区)各级要抓住当前关键时机,组织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加强绿色防控、科学用药等技术培训;强化督查检查,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要在5月底至6月上旬结合“绿剑”综合执法行动,重点开展一次专项执法检查,突出农资经营单位检查,做到全覆盖;强化产品抽检,要结合杨梅上市季节,对辖区内杨梅生产主体进行质量安全抽检,做到主要生产基地产品抽检全覆盖,并督促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建立杨梅安全追溯,确保产品合格标识上市;强化技术指导,县、乡农技人员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