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蛋鸭主推笼养、网上全旱养、半旱养三种模式,肉鸭养殖可选择网上全旱养、半旱养方式,也可采用垫料发酵床养殖模式。蛋鸭笼养及网上全旱养模式对鸭舍结构要求较高,投资大、管理严,适用于规模化程度较高、实力较强的养殖场。半旱养模式相对投资较小,在传统养殖模式基础上改造方便,但需要配套一定的污水消纳地,适合中小型养殖场。
笼养模式
1.鸭舍为全封闭式,屋顶墙壁选用良好的建筑材料,提高保温隔热性能,设计足够数量的窗户,保证鸭舍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采用自动喂料、刮粪和饮水系统,配备通风降温设施等。
2.笼具设施应符合蛋鸭习性及特点(一般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40厘米),以每只鸭子占大于600平方厘米笼位为宜。根据鸭子喷射状排粪特点,笼层之间应设挡粪板,以避免上层鸭粪污染下层鸭子。
3.笼养蛋鸭要选择如绍鸭这样体型小、成熟早、耗料少、产蛋量高、适应性强的品种。含有较高野鸭血统的品种不适合笼养。
4.将饲养至70-90日龄,体质健壮且经免疫接种的青年鸭上笼。不同品种由于开产时间不同,上笼时间可有所不同,一般在见蛋前2周上笼饲养比较合适。上笼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切忌雨天上笼。
5.上笼后的前1周是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要教会鸭子自动饮水。具体方法,将鸭头放在饮水处半分钟左右,每日3次。笼养条件下需强化对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
网上全旱养模式
1.鸭舍为全封闭式,舍内条件与笼养鸭舍相似。
2.舍内横向每隔10-20米设立隔断,每个隔断区面积为100-150平方米。每个区纵向分隔为“活动区”和“产蛋区”,两个区之间设有开闭通道;活动区架设养殖网床,塑料漏粪地板、塑料网或者金属网均可,高度为60-80厘米,如人工清粪,高度可增加至120厘米以上,方便清粪操作;采用硬质塑料漏粪地板,强度高、耐用、拆装方便。产蛋区宽度为50-80厘米,高度比活动区低15-20厘米,铺垫10-15厘米厚稻草或者稻壳,方便蛋鸭做窝。
3.粪便收集和处理。安装自动刮粪设备,每天刮粪1-3次,并清理到粪便处理区进行堆肥或者制成有机肥。
4.后备蛋鸭饲养至70-90天,即可入舍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6只。每天晚上9-10点打开进入产蛋区通道,早晨5-6点关闭,目的是限制蛋鸭在产蛋区的停留时间,保证产蛋区的干燥和清洁卫生。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应激,饲料中适当强化维生素D和钙。
半旱养模式
1.栏舍和运动场都采取网上养殖。网架要坚固,方便管理人员行走。网孔2.5厘米。网架高度40厘米。运动场要有遮阳网(夏季降温兼防暴雨伤鸭),或者种植遮荫树木、瓜藤。运动场四周要有排污水沟。栏舍高度2.8-3米,栏舍要有抗台风功能,通风良好。
2.每平方米栏舍养7-10羽蛋鸭为宜,运动场面积为栏舍的50%以上,每1000羽配水深60厘米左右的戏水池40平方米,同时配套容积为水池2-3倍的沉淀池和足够的消纳地。
3.运动场、栏舍网下鸭粪要利用不同饲养批次的间隔期予以彻底清理。鸭粪运送至肥料加工厂加工有机肥,或者堆肥发酵后直接用于蔬菜水果等施肥。
4.出现霜冻、下雪天气时,要延迟放鸭,甚至不外放;但要在栏舍内供应充足饮水和饲料。要把饮水区的滴漏水引至栏舍外,以保持舍内空气和鸭粪干燥,减少氨气。
此外,肉鸭可采用上述网上全旱养、半旱养模式,也可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但均需注意饲养密度,肉鸭网上饲养的适宜密度为每平方米4-5只;发酵床饲养肉鸭密度为:成年中型鸭每平方米6-7只,成年大型肉鸭每平方米4-6只,具体还需根据鸭群个体大小与季节而定,冬季的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省畜牧兽医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