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破旧的脚踏三轮车,上面放上一块拾来的木板;一支简陋的圆珠笔,一把塑料尺子,几本用针线装订的废旧纸张作业本,构成了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寒碜得不能再寒碜的“工作台”。有谁会想到,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一位年已90高龄的老人至今坚持了10年,抄了数十册史书。
老人叫陈步襄,10年前凭着上过几年私塾的“才分”,由酷爱读书转而迷上了抄书,竟然一抄而不可收,成了居民眼里的“书痴”。“手抄一遍胜读十遍啊!”老人说他的记忆力得益于孜孜不倦地抄写。《中国全史》《中国通史》他抄了个遍,《六平四义政纲》《清官史》等,都是老人最爱抄写的内容。
老人说,这些史书体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文化精髓,已深深地嵌进了他的脑海深处,也成了他教育子孙后代的谈资。
10年来,抄写史书成了陈步襄老人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天热的时候,老人就在阴凉处扎下“营盘”;天冷的时候,老人就觅一处温暖的阳光安下“摊子”。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破旧的三轮车承载着他满满的精神寄托。“俺觉着活不了几年了,早晚得走,俺想得开。就是这些东西俺带不走,这是俺的心血,俺要送给上级保管好……”言谈中,老人流露出了自己的心愿。
(摘自《鲁南商报》 崔红英/文2016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