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品牌

继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品牌在全国打响后——

缙云烧饼,下一个中国小吃代表品牌?

  □本报记者 俞霙 文/摄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缙云烧饼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国形成了独特的“缙云烧饼现象”。如何继续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中国小吃界代表品牌?缙云烧饼在品牌化建设之路上,正不断探索。
“致富饼”传承工匠魂
  每到节假日,缙云县黄龙景区里的缙云烧饼店就会门庭若市,生意特别好,许多金华、温州客人开车赶来,就为尝尝这里的烧饼。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家店的烧饼师傅李秀广是以35万元的年薪被黄龙景区高薪“挖”来的。一个烧饼郞拿着都市高级白领都不一定有的高薪,证明了当今社会对工匠的需要和尊重。
  “以前总感觉做烧饼低人一等。这几年,县里重视烧饼产业,作为烧饼师傅,不但收入高了,而且感觉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了。”人称“缙云烧饼掌门人”的赵一均,从早年路边摆摊的烧饼师傅到如今教室里授业的烧饼老师,这一路走来,他感慨万千。
  在缙云烧饼界,赵一均无人不知。他不仅是第一家缙云烧饼标准示范店的拥有者,年收入超百万元,还是缙云烧饼师傅培训基地的实训操作指导老师。
  近年来,缙云烧饼不仅“烤”富了一批像赵一均、李秀广这样的元老级从业者,更“烧”旺了一批新生代烧饼师傅。
  作为缙云县烧饼办唯一授权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营销推广缙云烧饼的企业,浙江玖味高速公路服务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的缙云烧饼示范店,已经进驻浙江、上海、江西、贵州等全国16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开设了37家门店。该公司负责人来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拥有68名缙云籍烧饼师傅和管理人员,已经培养了13位缙云籍店长。“作为一家推广缙云烧饼的企业,要为烧饼师傅向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的华丽转身提供平台。”来军说。
  近年来,缙云县把缙云烧饼师傅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累计培训缙云烧饼师傅近6000人。据了解,该县计划每年培训缙云烧饼师傅800人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县缙云烧饼从业人数达2万人,营业收入达20亿元以上,缙云烧饼示范店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
  2015年,缙云烧饼产业被列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十大举措之一。这项富民增收的民生项目和民心工程,赢得了众多人为缙云烧饼点赞。丽水市委常委、缙云县委书记朱继坤表示:“‘缙云烧饼’现象的背后,是资源贫乏地区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路子的一种模式。”
“乡愁饼”闯出新天地
“作为一个缙云人,烧饼是无法忘却的记忆,同时,烧饼也是属于家乡的、倍感亲切的名片。在儿时记忆里,烧饼是孩童们在戏台边、集市上最美味的食物。”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民说,缙云每年都有千余名师傅挑着特制烤桶出走山城,远赴他乡谋生。也正是他们,将缙云烧饼的味道沁入了城市的边边角角。
  杭州绿之园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伟飞是无数缙云烧饼师傅中的一位,作为在杭州创业的缙云人,他先在杭州“西溪天堂”、“西城广场”开设旗舰店,之后,又将缙云烧饼成功送进了几家单位食堂。今年2月,杭州火车东站也飘来了缙云烧饼的饼香。在这个全亚洲最大动车交通枢纽,缙云烧饼作为丽水元素正式入驻火车东站东广场,迎来送往天下宾客。周伟飞告诉记者,他希望将位于杭州火车东站的缙云烧饼品牌旗舰店打造成中国最美的火车站示范休闲餐厅,将这里作为丽水乡亲在杭州的会客厅,同时也成为外地人了解丽水的窗口。
  在“绿之园”这样的知名企业为缙云烧饼的发展积蓄能量的同时,一批新生代缙云烧饼店也在北京八达岭、嘉善西塘等地慢慢崛起。这只“小烧饼”进都市、出国门,已经烤出了“大声势”。俄罗斯学徒远道学艺,缙云人澳门烤饼创业,多伦多实现订单配送……
  所谓“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缙云烧饼还有力地激活和带动了当地小麦、菜干、烧饼桶、炉芯、养猪、木炭等产业的发展。在缙云菜干基地建设方面,以缙云县源发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2015年该合作社销售缙云菜干20万公斤,实现产值400多万元,销售总量比2014年增长33%,用于缙云烧饼的菜干同比增长100%。在烧饼炉芯的生产地缙云县壶镇镇东山村,原先仅有3家炉芯制作企业,目前已发展到了5家,两年来共卖出炉芯1万多套。木制烧饼桶的需求也大幅上升,烧饼桶制作厂家由5家发展到7家,两年共卖出烧饼桶1万多只,实现产值700多万元。
  缙云烧饼这道乡土小吃的的确确“火”了。记者从缙云县烧饼品牌建设办公室了解到,2015年,缙云烧饼被评为“中华名小吃”,以缙云烧饼为龙头的缙云小吃产业营业收入达7亿多元,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开出300多家示范店。
“品牌饼”撬动区域发展
  短短两年时间,缙云烧饼就从养在深山无人识、默默无闻人不知的地方传统小吃,变成了红红火火做出大名堂、成为其他地方小吃追赶对象的大品牌,这足以令缙云人自豪。如何把“缙云烧饼”做得更大更好,缙云人也为此动足了脑筋。4月28日举行的缙云烧饼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缙云烧饼品牌战略发展规划”等话题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赵月枝,这位从缙云走向世界的学者又回来了,带着她的第二份研究报告《缙云烧饼:从民生工程到新发展理念》。
  在赵月枝眼里,把缙云烧饼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在于缙云烧饼“品牌化”、“标准化”、“特色化”加“组织化”的“四化”建设。“缙云烧饼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之于缙云本地的有机性或内生性,注重烧饼产业发展与文化发掘之间的互相促进,利用烧饼品牌的溢出效应,在产业链完善和缙云其他特色小吃的联动推广上,为农民创收广辟新径。”赵月枝说。
  在这只“土里土气”的烧饼中,不仅缙云人赵月枝找到了新的学术出发点,省内高校的智囊也为它的品牌发展之路献计献策。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鲍立威教授团队应邀为缙云烧饼品牌战略发展规划描绘蓝图。鲍立威认为,缙云烧饼的产业发展须摒弃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代之以现代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在提升产品品质、推进工艺开发创新、完善产业生态结构和加大缙云烧饼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下功夫。
  如何在“互联网+”的大潮中对接网销模式,缙云烧饼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现在,打开汇本商城微信号,只要动动手指,人们就可以买到缙云烧饼。”丽水市汇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萍告诉记者,“这个以缙云烧饼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未来将达成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加盟商管理、原材料供应等要素的串联,成为缙云展示其山水风光、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一个重要窗口。”
  自2014年“烧饼办”成立以来,缙云县积极开办“烧饼班”,举办“烧饼节”,培育缙云烧饼品牌,推动大众创业创新。“今后,缙云将以烧饼为切入点,提升缙云的知名度和县域文化形象,带动缙云区域经济发展,让百姓心中有底、经营有方、致富有路。”朱继坤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