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农业休闲养生 就来中国莲都

——访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

  □本报记者 陈小平
  近段时间来,养生农业的概念在丽水市莲都区风生水起,该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养生农业发展的决定》,区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莲都区养生农业发展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作为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该区如何定位现代农业发展?养生农业发展如何谋划?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
  葛学斌认为,养生农业是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农业永续发展为目标,遵循自然农法,尊重科学技术,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和谐的新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养生农业是对传统精耕细作农耕文明的挖掘传承,将养生理念植入其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从而延伸农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
  葛学斌说,社会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农业的作用不再只是提供果腹的食物,应该是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的基础。莲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良好,自然资源丰厚。发展养生农业,是该区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慎重选择。“发展养生农业,就是要以极致思维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加快构筑一套覆盖产供销的‘三自’体系,即自建渠道、自创品牌、自定标准,通过构建有莲都特色的‘三自’体系,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对‘中国莲都·养生农业’的品质认同,真正把莲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葛学斌介绍,该区发展养生农业的总体目标是要打响“中国莲都·养生农业”的品牌,实现农业与主题村落、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的有效链接和效益叠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把莲都培育成长三角和海西地区重要的养生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谈到具体举措时,葛学斌说,一是推进养生农业品牌化,建设一批具有莲都特色的养生农产品基地和养生农业游憩带,推进农业、林业、水利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形成“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味农产品”的“美丽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化,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技术,在农业产业自身生态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对生态的保育作用,打造长三角“清水源”“活鱼篓”和原生态“菜篮子”;三是推进生态农业社会化,加快社区支持农业基地(点)建设,在城乡互助支持中构建共同承担、相互分享的社区关系,以社区互助农业(CSA)为载体,实现城乡互动和公平贸易。
  目前,莲都正着力构建“区级统筹指导,乡(镇)组织实施,业主具体操作,部门提供服务”的工作机制。“我们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养生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养生办’,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计划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区建成养生农业示范乡镇5个,养生农业示范村50个,养生农业示范基地50个,养生农产品100个,社区支持农业点15个;集成一套适合莲都养生农业发展的生产标准体系,养生基地农产品全部达到生态、安全、放心标准,实现示范基地效益翻番,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通道。”葛学斌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