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种业

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农家瓜菜”吗

今年的种博会将设立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展示区

  □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沈伟军 吴伟
  “食在当季、食在当地”。许多人怀念小时候吃过的长在乡野田间的瓜果蔬菜,那浓浓的“老底子口味”让人回味无穷。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加上大量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传统的地方品种越来越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地方老品种由于产量低,综合效益较差,种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优质农家品种正在逐渐消亡。在不少地方,许多传统的农家品种如今已成稀罕物。”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阮晓亮说。
  从事农作物育种的专家都知道,种质资源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农作物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如果说育种专家是“巧妇”,那么种质资源就是“米”,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我省地方品种资源丰富,但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数量型农业发展过程,一些品质和风味优异的农家品种,因产量较低而种植面积日益缩减,导致部分地方品种种质资源退化甚至濒临灭绝。
  如何科学地保护和利用传统种质资源?本届瓜菜种博会特地设立了浙江省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展示区。勿忘农集团副总经理任永源介绍,设立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展示区目的是为更好地保护传统的地方优质品种,推进种质资源多样性,同时也引导人们更加重视保护种质资源。本届种博会的种质资源展示区占地面积2亩,展示的瓜菜作物品种都是我省传统的地方老品种,有茄子、辣椒、瓠瓜、丝瓜、苦瓜等5大类作物,共计29个品种,每个品种展示面积约50平方米左右。
  任永源介绍,在这些老品种中,部分已得到较好保护,并进行了产业化开发,在传统种植地已有一定的面积。如义乌人十分喜爱的白皮丝瓜,该品种是义乌菜农在多年种植中选育而成的丝瓜地方品种,具有结瓜早、生长势强、结瓜多等特点,一般每隔2-3节结一个瓜,当肥水条件好时,能连续2-4节结瓜,在炎热的盛夏仍能正常结瓜。与普通的青皮丝瓜相比较,该品种抗病性更好、产量更高,是义乌菜农值得骄傲的地方丝瓜品种,目前已推广到金华、温州等地种植。
  省种子管理部门专家表示,保护好种质资源,对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物种繁衍,提高物种的科研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不仅要通过种博会来展示优质种质资源,还要继续普查、搜集、保护地方特色品种,采取原产地保护等多种方式保护宝贵的资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