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畜牧兽医

龙游畜牧业转型升级走上生态之路

  □本报记者 徐琳
  龙游作为我省畜牧业强县,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几乎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近年来,龙游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模式与机制,通过养殖污染的治理和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促进了生态畜牧业建设,“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近日,记者来到龙游走访,感受畜牧业强县的生态转型之路。
三种循环,消纳所有排泄物
  在龙游县小南海镇龙丰村的吉祥生态家庭农场,种着牧草的田块里,喷灌喷头正在运转,将沼液洒向四周的牧草。场主杜国祥介绍说:“现在正是牧草长得最快的时节,多喷沼液牧草会长得更快更好,割下喂猪,猪也长得好,品质也高。”
  吉祥生态家庭农场成立于2007年,总占地面积280余亩,其中养殖场面积15亩,存栏生猪3000头,柑橘、毛竹、苗木、牧草等种植面积达240余亩。2014年10月,杜国祥开始在农场里建沼液池、铺设管网。截至目前,农场建有1000米雨污分流管网,雨水直排,污水通过地下管网进入500立方米的收集池。安装了固液分离机,进行干湿分离,生猪养殖的干粪直接装袋用于果树施肥;沼液通过管网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直接进入氧化塘分3级沉淀;沉淀后的沼液通过铺设在种植基地里的多级管网进行喷灌消纳,实现污水零排放。“省了化肥、农药钱不说,牧草还能当猪饲料,有机水果也卖得起价格,算下来,一年能增收26万余元。”杜国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场生态小循环建成后,其中节约饲料成本10万元,节约化肥成本7.5万元,减少人工成本3万元、煤气成本1万元,产生其他效益5万元。
  农场内实现生态小循环解决了生猪排泄物的污染问题,但并不是所有养殖场都有自己的消纳地。龙游县以产业园区或村为单位,建立起了中循环。以小南海镇的箬塘村为例,经过整治,箬塘村仅留有的3家规模猪场,一年的排泄物超10万吨。为此,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铺设了15公里的管网,将沼液接到每一块田里。现在,养殖户只需缴纳每吨2元的沼液处理费,由村里的“三沼服务队”负责具体输送和管网维护,农户一个电话,就可免费供应沼液。这一招既解决了养猪户的心头之患,每年还能为全村节约16万余元的农业成本,还增加了8万元的日常管理收入。
  小循环和中循环都顺利地运转起来,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大循环也不能落下。龙游县引入第三方机构——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来推动大循环的运转。“开启”主营业务就是收集生猪排泄物为原料,所产沼气发电并网,沼渣则经固液分离,制成有机肥。目前,该公司可定期收集全县规模猪场近60万头生猪的排泄物用于加工有机肥,效益十分可观。
一个中心,解决所有病死猪
  每隔一段时间,位于该县小南海镇傅家畈村的龙游宝塔种猪牧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就要清理冰库内的病死猪,测量出每头死猪的大小规格,填写完相关处理单,然后拨打4001057000,请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将病死猪运走。不用几天,保险理赔款就会进入宝塔种猪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松良的账户。
  周松良养猪已经有21个年头,养殖场现有母猪500余头,年出栏生猪9000头左右。周松良说,以往,病死猪都是通过离猪场300米外的一个近60立方米填埋池处理,虽然填埋池用水泥板盖上了,但密封性毕竟不够好,有风的时候,臭味会飘出来,死猪腐烂也会污染地下水,而且难以断了疾病源头。“2013年的时候,县里开始建立‘集美模式’处理病死猪,我立马就投了4万多元在养殖场建起了30立方的冰库,死猪再也不扔了,还给生猪上了保险。”
  2013年下半年,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在龙游建成了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专门用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在这里,病死猪通过冷冻分切、高温灭菌、干燥、炭化等工艺处理后,全部变为生物炭,整个处理过程无烟、无臭、无污水排放,生物炭还可以用来改良土壤和净化环境。
  目前龙游全县已实现病死动物收集点全覆盖。截至2015年年底,已累计处理病死猪11460吨,保险赔付近5000万元,实现全县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由于采取了“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财政贴补、保险联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集美模式”,养殖户已把病死猪当成舍不得丢弃的“钱”,病死猪的处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病死猪销售、丢弃存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美化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多方共赢。
一个平台,监管所有养殖场
  在新浩养殖场的一角,建着几个大池子,用于储存和发酵沼液,池子上装着摄像头和液位仪,“这些摄像头和液位仪还有设备房里的开关,都直接连到监测中心,实时监控,一旦有异常,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做出应急处理,并且上门巡查。”胡建军说。
  胡建军口中所说的“检测中心”,全称是“生猪养殖污水治理监测中心”,是龙游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依托第三方生猪养殖污水治理监控中心及养殖场安装的监控设备,运用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数据并实时预警监控,形成了“政府购服务、企业抓监管、猪场全参与”的养殖污水监管治理新格局。
  生猪养殖污水治理监测中心通过各养殖污水治理站监控数据采集传输仪,以每分钟一次的频率进行实时采样。同时,通过软件分析养殖量、用电量、液位情况、水质情况、设备开启时间等实时数据,设置各种预警阈值(包括处理能力不足预警、疑似偷排漏排预警、曝气时间不足预警、水质超标预警等);中心实验室每天通过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环境生物监测,校准在线测试设备、测定无法实时在线测定的环境指标、保存环境样品等,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县域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运维人员每月逐一对养殖户治污设施和监控设备进行巡视和检查,包括污水管网有无破损、进出水流是否通畅、曝气是否正常、各种机电设备运转部位有无异常、是否存在池体泄漏和恶意偷排情况等。
  据龙游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朱珉介绍,全县912家规模养殖场都已经装好监控设备,并且接入监测中心,“养殖场建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建好后有没有用起来?坏了找谁来维修?这些都是需要政府给予解决的问题。”朱珉表示,通过第三方监测平台,可以对养殖场的排泄物处理情况进行监控,第三方也负责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县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补贴,用于监测平台的正常运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