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本报讯 在春节过后至今的两个月里,常山县青石镇湖头村的阁底小朱胡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硕霞一直忙着跟村里果农签订胡柚园经营权流转合同。“你看,这一叠都是近来签好的合同,共流转了400亩胡柚林。”朱硕霞说。
“品质好的胡柚脱销,品质不好的胡柚滞销,这一反差让我们下决心通过加快供给侧改革,推进胡柚产业的健康发展。”常山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县有10万余亩胡柚,其中规模化经营的仅1万亩左右,因此,推动胡柚园经营权流转成为改革第一步。今年2月,常山县启动胡柚园经营权流转工作。一方面,他们在摸排全县柚园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年流转1万亩、“十三五”期间胡柚园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超60%的目标;另一方面,走访大户、企业与柚农,针对流转难题对症开方。
胡羊建最近刚跟朱硕霞签下了流转协议。“以前也有人想租我家的胡柚园,但我一直没同意,因为收益心里没底。”根据合同,他家的3亩胡柚交由朱硕霞的合作社打理,收获后,合作社以不低于最低保护价收购80%以上的鲜果,并从中扣除农资成本。随着合同的签订,胡羊建的顾虑也打消了。
最近,青石镇江家村党支部书记江巨光也忙着跟常山美柚胡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签订胡柚园经营权转让合同。“为了流转的事,村里开会都开了不下十次。”江巨光说,江家村有3000多亩胡柚,之前都由散户管理,胡柚品质一直不上去,“我们年前开始跟美柚胡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洽谈经营权转让一事,到目前为止,已签约了500亩。根据合同,果农以胡柚园折价入股联合社,享受分红;联合社提供农资成本,统一管理,按每公斤0.8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高于每公斤0.8元的部分,果农与联合社五五分成。“今年的目标是流转1000亩。”
为了推进柚园流转,常山县整合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对流转柚园在50亩、300亩和1000亩以上的,分别给予每亩450元、750元和1050元的补助,积极推广“拜肯”胡柚生态精准栽培技术管理操作模式,为流转的柚园提供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及精准化管理等专业服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常山县已签约胡柚园经营权流转面积51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