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题

婺州

大地盛放美丽牧场之花

  金华是传统农业大市,素有浙江第二粮仓之称。畜牧业在该市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奶牛饲养量占全省半壁江山,生猪、家禽养殖也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该市畜牧业总产值超过65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传统产业 走向新生
  金华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特色产品丰富。但与其他地方一样,该市畜牧业发展长期以来也面临规模化程度低、设施装备落后、环保问题突出、疫病防控难度大、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进入生态化发展阶段后,畜牧业转型升级任务很重。
  2009年,该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吹响转型升级的进军号。该市首创了规模养殖场“三元合一”星级管理模式,以规模养殖场为突破口,把生态畜牧业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三项工作有机纳入到一个监管系统,对规模养殖场实行星级管理,从生态化、无害化、设施化、良种化、规范化五个方面引导养殖场推进标准化建设。
  星级管理实行量化考评,从总体布局、硬件设施、制度记录、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共337项指标,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强化素质提升,坚持动态监管。
  目前,金华全市共建成星级场199家,其中三星级以上规模养殖场122家,有21家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3家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
多措并举 重点突破
  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上,该市坚持多措并举,寻求重点突破。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市级制定养殖业准入清单、布局和污染处理“负面”清单,县(市、区)修订完善养殖业布局规划,严守“两条红线”(即未经处理的污水严禁排出场外,经过处理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一律不能直接进入水体)、“四个一律”(即禁养区内还没有清空的养殖场一律关停,不能按时完成整治的一律关停,限期整改不达标的一律关停,违规超量养殖的一律关停),确保“禁养区全面退出、限养区只减不增、宜养区生态发展”。
  二是调优结构、做强特色。以金华两头乌猪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围绕“特色、优质、绿色、创新”的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施六大工程,构筑五大平台,形成“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格局。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湖羊、蜜蜂等特色畜牧业,蜜蜂授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三是政策保障、财政扶持。2008-2010年重点抓规模养殖场“三室三池一围墙”(即消毒室、隔离室、兽医室,消毒池、无害化处理池、排泄物处理池,养殖场围墙)等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畜禽舍改造和设施设备提升工作,2011-2013年重点抓清洁养殖、环境控制、机械清粪、机械挤奶、自动饲喂、自动消毒等养殖场自动化设施改造提升,2014-2015年重点抓“一控二分三配套”(即严格控制区域养殖总量,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两分”技术,建立排泄物消纳土地、污水处理设施、沼液配送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社会化服务“三配套”处置体系)等生态化提升改造及智慧畜牧业建设。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扶持推动,目前,该市规模养殖场全面实现了生态养殖、规范管理、科学防控、安全生产、节能减污的改造提升,美丽牧场的轮廓逐步清晰。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近年来,该市畜牧业发展围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产清洁、生态优化、质量安全”思路,采用示范带动与整体推进的实践路径,先后探索实践了“猪-沼-牧草(蔬菜、水果、藕、茶、苗木)”、“奶牛-牧草”、“园地、林地养鸡”等农牧结合模式,基本实现了“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发展格局,打造了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的典型,有效引领和促进了该市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是金华市众多“高颜值”畜牧养殖场中最“靓丽”的一个,该公司以欧美风格建筑、花园式环境、资源循环利用为主要特点,总投资1.2亿元,占地360亩,分区布局科学,净污严格分开,并大量采用智能化环境控制及空气净化、自动供料、自动饮水、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GPS育种管理等先进生产设施设备,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年可出栏商品猪4万头,年可提供精品种猪1.5万头。在污染治理上,该公司导入“全程环保”理念,从规划设计、生产工艺、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四个维度着手,打造真正绿色的生产模式,为该市养殖场节能减排和生态循环树立了示范。
  浦江县强化养殖设施提升完善,以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中心为主体,通过采用县农业局和乡镇(街道)双重管理模式,建立了沼液配送体系,推进沼液就地利用和异地配送,实现了养殖污染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目标。该县还利用“书画之乡”的优势,对畜舍外墙和围墙进行美化,充分展示了畜牧文化和人文文化。
  金东区围绕“希望田野、美丽金东”建设目标,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对养殖场进行全方位美化。该区引入“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智慧养殖;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采用多种模式与技术,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构建“六位一体”长效监管网络,确保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产品安全,着力打造一批花园式、智慧型、生态化美丽牧场。
  武义县积极示范“猪-沼-茶(果、苗木、蔬菜)”农牧结合模式,着力推广让鸭子上岸的“水禽旱养”新模式,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兰溪市通过健全沼液配送机制,实现种养有机结合,积极构建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效维护了生态和公共卫生安全,为美丽牧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义乌市创新管理与服务,依托华统集团,引进泰国正大、美国康地总投资达26亿元的“中央厨房”项目,以全产业链建设引领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新型美丽畜牧产业体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一座座生态型美丽牧场的建成,一张张养殖致富后掩饰不住喜悦的笑脸绽放,美丽畜牧业正逐渐成为该市美丽乡村、“两美”金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宋维龙 文/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