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朱志全:与蜂共“舞”五十载追逐“甜蜜”致富梦

  江山市四都镇四都村小皂自然村的蜂农朱志全,50年来,不断对蜂蜜酿造技术进行探索、改进、提升,从最初的两个蜂桶开始创业,到现在成立大五山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蜂箱700个,带动周边蜂农一起增收致富。
年少养蜂 克难前行
  今年 66岁的朱志全,早在1967年,就跟着爷爷进大山,学习养蜂技术。不久,他从爷爷那拿了两个蜂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那时交通不便,技术不熟,缺乏消费者。”朱志全说,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去开化县购买蜂蛹几乎全靠一双腿,而且用蜂桶养蜂每次取蜜要“毁巢”,酿制时温度对蜂蜜浓度影响大,难以把握,再加上缺少买家,众多不利因素给他造成了极大困难。但凭着一股子韧劲,他克服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追赶花期酿花蜜,学习积累经验,掌握养蜂、酿蜜技术。
  随着技艺日渐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如何解决销路的问题。“刚开始,几乎没有买家。”朱志全介绍,后来凭借着优良的品质,顾客才慢慢地增加,蜂蜜价格也不断上涨,让他尝到了甜头,也更坚定了走养蜂致富路。
提升技艺 开拓市场
  过去赶花期、走土路、毁蜂巢的经历给朱志全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引入中蜂,采用活框、定点养殖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便于管理,提高效益。”朱志全表示,从2000年开始,他采用蜂箱养殖,引入活框,杜绝“毁巢”,并选择四都镇大湖山定点养殖,不断尝试研究培育蜂蛹。大湖山具有全年花期不断的天然条件,不用四处赶花期,而且中蜂性格温顺,病害少,很少有飞走现象,减少了投入,采集的蜜比意蜂品质更好。
  “活框、定点养殖的好处在产品质量上也得到验证。”朱志全说,活框可循环利用,能提高产量,减少污染,利用品种繁多的山花及中药材花朵,采集的蜜在品质上更优。针对原蜜存在浓度高的特点,部分人食用后不易消化,他在蜂蜜中添加活性酶。这样不仅有利于食用者消化吸收,而且具有通便、治咳嗽等功效,更受消费者欢迎。
  面对风起云涌的网络市场,朱志全也积极尝试网络销售。“用微信销售蜂蜜每公斤售价达70元,较传统销售价格提高了20%。”朱志全说。此外,他还自己设计礼盒,经过包装的蜂蜜很受市场欢迎,每年他自己的40个蜂箱,可年产600公斤蜂蜜,纯利润达6万元以上。
政策扶持 壮大规模
  销售稳定之后,朱志全积极扩大养殖规模。2015年11月,随着我省蜜蜂产业三年振兴计划的实施,朱志全联合附近22户蜂农,申请成立了“大五山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朱志全说,中蜂属于濒危蜂种,根据省、市农业部门关于中蜂养殖的补助政策,可获得补贴。合作社每年可得到15万元补助,中蜂补助每箱200元,专业授粉蜂繁育场每个补助5万元,蜂场改造提升每个补助20万元。省养蜂专家还专程到合作社,传授养蜂技术,帮他们改进养殖方法,并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受到政策扶持,合作社的规模效应得以显现。“以往各个蜂农单干,缺乏经验交流,资源利用率低。”朱志全说,现在蜂农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养蜂经验,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带动了蜂农共同致富。目前,他们的合作社共有700个蜂箱,去年产值达120万元,今年的养蜂收入有望提高五成。“下一步,我们将进行商标注册,树立品牌意识,并开设品牌网店,进一步做大做强养蜂产业。”朱志全表示。 叶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