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徐山村养鸭大户王海潮的生态养殖场正在抓紧施工。这里的1万羽蛋鸭将全部实行离地旱养。鸭场所有污染物均须经处理后,开展农牧结合,资源化利用。
柯桥区现有2000羽规模以上的养殖场65家,存栏40多万羽。以往,鸭群散养是绍兴一带养鸭人的传统做法。然而,在推进“五水共治”的当下,这种传统养殖方式已不合时宜。2013年9月,柯桥区启动新一轮畜禽养殖场清养关停工作,先后关停养殖场870多家,成为绍兴首个完成清养任务的地区。保留的规模养殖场,也走上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之路。
王海潮的生态养殖场,设有栏舍、“游泳池”、污水池和麦草地四个区块。目前占地500平方米、深1米左右的“游泳池”已开始施工,这里将成为鸭子们的乐园。“‘游泳池’底下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为了保持池内水质干净,平均每月需换水六七次。”王海潮说,“游泳池”换下来的水将排放至离“游泳池”5米远的污水池。
在基地外围,还种有一片6.5亩左右的麦草地,经过沉淀的污水用于灌溉麦草地和附近的农田。“麦草生长需要大量有机肥料,污水池的污水,可以促进麦草生长,成熟后的麦草再喂养鸭子,形成一个有机生态循环。”王海潮说,用麦草喂养的鸭子产量高、质量好,产出来的鸭蛋品质也比喂饲料的好。
走进鸭舍,只见里面宽敞明亮,墙上还装上了铝合金的窗户,更绝的是鸭子的“床”,离地面60厘米,是一张由细细的塑料线贴着竹篾织成的网。这张网可大有好处,鸭粪透过这张镂空的塑料网掉到地上,不但鸭子的窝变得干燥,还减少了细菌的滋生,产出的鸭蛋也非常干净。“这就是离地养鸭法。”王海潮说,“这种饲养方式大有好处,不用稻草,人工又省,蛋还干净,顾客喜欢。最重要的是鸭子生病少,产蛋也多了起来。”“水鸭生态化养殖既减少水环境污染,也促进了水禽养殖的转型升级。”柯桥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目前,该区已率先在养殖场较为密集的福全、安昌等镇试点,实行蛋鸭离地旱养,建设与天然水域隔绝的水禽养殖基地。
钟伟 潘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