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乡村

大山深处的明珠嵩溪村

  •   □本报记者 叶敏 文/摄
      白马镇嵩溪村位于浦江县东北部,是一个藏于深山、名显于外的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嵩溪于宋代由村中徐姓始建。宋绍兴年间,徐氏先人仰慕该地山川秀丽,举家迁居嵩溪。数十年后,邵姓始祖正彎亦率族人迁至此地,之后,柳、诸、王、项、潘等姓之人相继迁入,人口渐多,如今村中有3000多人口。
      嵩溪源于村北5公里外的鸡冠岩,由北而南流经嵩溪村,到了村里之后分为东西两支,最后在村南的桥亭重新汇合。东侧的分支为暗溪,西侧的是明溪,两条溪水均清可见底,鱼虾成群。自有居民在此繁衍生息后,就在溪上建桥,历经千年,溪上留下长达千米的石桥,桥上建房、铺路,每隔一段留“取水口”,溪水冬暖夏凉,取水口设水井、埠头。溪底用大石铺就,便于居民取用。小溪若隐若现,活脱脱一个江南的“坎儿井”。
      嵩溪村的建筑物因地势而建,村内小溪潺潺,古屋密集,错落有致,许多建筑更是横跨于嵩溪之上,形成独特的风景。村中的石板路四通八达,百转千折,房屋的朝向与外观也因而不断变化,马头墙与门头不断变换构图,村庄的景色随之生动。村内建筑布局精巧,造工精细。檐、梁、柱雕有山水花草,门匾上绘有栩栩如生的各式图案,完整地反映了嵩溪村的历史风貌、民俗民情、文化特色、生活习惯。村中的古建筑群大部为清时所建,历经百年风雨仍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有徐氏宗祠、四房四厢新屋里、义堂厅等遗址或古建筑43幢,1560余间,约5.46万平方米。
      嵩溪村历史悠久,文风素盛。清康熙年间村中创立了名闻遐迩的“嵩溪诗社”,传承数代,历时一百二十余年之久,这在整个中国诗社史上亦属罕见。1986年村里成立“嵩溪学社”,分诗文、书法、绘画、科技等组,村民们常切磋诗书画,举办习作展。翻卷村史,村民工于诗书画,造诣不凡者历代都有,如清代徐子静、当代徐天许,都是自成一家的佼佼者,嵩溪的山水,因文化而生气灵动。
      江南有景致,别样嵩溪情。只要置身嵩溪,就一定会找到心灵最深处的皈依,祛除浮躁,洗却铅华,感受岁月静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