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机化

今年各地农机化工作做些啥?

晒一晒部分市的工作清单

  杭州市:引进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8500万台(套)以上,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建成示范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6个,水稻机械栽植面积保持22万亩以上,油菜机收5.8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40万亩。全面开展农机教育培育大行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次,社会化服务和现代农业设施培训1300人次,培训农机操作手、粮油农艺工等900人次。重点工作:一是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在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同时,争取将农机保险保费补贴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积极开展农机农艺融合试点工作,扩大试点建设成果,在全市范围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开展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等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和质量监管,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加大打非治违和隐患查治力度,预防和遏制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发生,强化重点补贴机具质量调查和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四是稳步推进农机化项目建设,着重抓好水稻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维修中心、稻谷加工中心建设,以及节能型粮食烘干机、高效植保机械、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新装备新技术的引进示范项目建设;五是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大行动。
  宁波市:完成稻麦机械化栽植面积75万亩以上,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88.8%左右;新增各类农业机械6000台套以上;新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5家;培训各类人员1万人次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考核指标以内。重点工作:一是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强化机械化栽植、烘干推广,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二是实施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质行动,培育以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新型企业化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强化创新培育,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三是实施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推进行动,强化“机器换人”,加快特色农机和高性能机械设施装备推广,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实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通过“智慧农机”建设、项目带动、基地示范、农机农艺融合等手段,推进农机化科技示范水平进一步提升。
  温州市:完成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33.8万亩、油菜机收面积1万亩、粮食批次烘干能力达到9500吨,新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农机服务中心18个,新增、示范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2个、高新农业装备示范基地5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0个、农机化示范家庭农场5个,新增农业机械装备4000台(套),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10个,农机事故控制在指标内。重点工作:一是实施平安农机建设提升工程,完善责任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和农机安全宣教活动,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二是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新型服务主体建设,提升农机生产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是实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提升工程,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四是实施农机智能化试点提升工程,推进高新农业装备应用和智能温室发展,提高智慧农机水平;五是实施农机信息化服务提升工程,探索农机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完善安全隐患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宣传和农机平台服务,促进农机化信息化融合。
  绍兴市: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超过4000万元,新增农机装备1万台套,受益农户数超过7000人;水稻机直播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机直播面积超过1万亩,全市水稻机械栽植面积超过47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9%;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发展,培育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农机安全生产事故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之内。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农机补贴实施规范化进程,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开展政策实施工作,确保补贴政策实施规范有序;二是以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覆盖面为目标,继续推广机械栽植、高效植保等先进适用的配套机械及技术,加快攻克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难点;三是重点推广蔬菜播种机械,开展设施大棚内蔬菜水稻轮作微型收割机的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应用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着力提升优势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四是大力推广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着力培育一批集作业、加工、维修、培训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区域性、综合性农机服务中心;五是以强化源头管理为主要监管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扎实做好免费实地检验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
  台州市:全年推广水稻机械栽植21万亩、批次烘干能力达到1万吨,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油菜机收面积2.5万亩。新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农机服务中心12个,新增示范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5个。重点工作:一是以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为主线,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机化装备和作业水平;二是以强化农机安全与质量监管为重点,狠抓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和质量监管,进一步提升农机化监管水平;三是以构建新型农机化服务体系为导向,培育壮大农机化服务主体,优化农时季节农机化服务,加强农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四是以增强农机化发展保障能力为抓手,抓好农机惠农政策落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强化农机人才支撑,推进农机系统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本报综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