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2015年度全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十大典型案件

  一、湖州“3.6”特大网络生产销售假药案
  2015年3月6日,根据相关线索,湖州市、吴兴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在湖州某小区查获刘某非法经营的一批微整形类假药,现场还发现一些可疑减肥胶囊。经检验,这些减肥胶囊含有西布曲明药物成分。
  随即,湖州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成立联合专案组。接下来两个月,省食品药品稽查局、湖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稽查人员会同浙江警方逐步深挖,先后在广州、大连抓获刘某的上家李某、郭某等4人,查获假药减肥胶囊28.7万粒,假冒化妆品2.2万袋。7月14日,专案组在广州展开第二次收网行动,一举摧毁以骆某华、罗某为首的两个假药生产团伙,以郑某川为首的假药销售团伙,捣毁制假窝点5个,包装储存仓库5个,网络营销窝点7处,查获各类假药、假冒保健食品50余万盒2600万粒。
  该案假药、假保健食品销售范围涉及全国各地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涉案总金额超10亿元,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二、刘某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系列案
  2014年7月,临海市市场监管局结合群众举报、日常检查,发现一些网店、实体店销售的进口“水宝宝”系列防晒化妆品有质量问题。通过多种渠道买样,检查人员发现35批次样品检测结果全部不合格,且这些化妆品均未取得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
  9月19日,临海市市场监管、公安部门成立联合专案组,对案件进行深挖排查。2015年7月17日,联合专案组展开突击行动,在临海查获3家涉嫌假冒化妆品的连锁店及其仓库,在德清捣毁一家淘宝店铺,抓获网店经营者程某超夫妇,查获假冒防晒化妆品20多个规格4800多瓶。经查,该网店涉假化妆品主要来自广东东莞刘某某。8月22日,联合专案组捣毁了刘某某夫妇在东莞的两处生产窝点,现场查获各类假冒化妆品3万多瓶(支),化妆品原液(浆、霜)27种117桶,假冒商标标签12万余张。10月,公安部发起涉及七省一市的集群战役。上述侵权商标的制作人何某某、胡某被抓获。
  该案查获的假冒化妆品除涉及拜耳公司3个品牌外,还涉及其他7个国外品牌60多种包装规格,总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三、周某某等制售微整形类无证医疗器械、假药案
  2014年7月初,嘉兴市、南湖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线索,对某美容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店老板周某与医生胡某合作,使用无证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等开展美容手术。
  随后,嘉兴市市场监管、公安部门成立联合专案组。经调查,周某、胡某销售的假药械来自上海峰春医疗器械公司的钱某某、杭州“东升整形”的岳某某和郑州“悦华整形”的苗某某等人。9月10日,专案组在河南信阳抓获钱某某。12月15日,在杭州抓获岳某某夫妇,现场查扣假药械43种27箱。同时,查明岳某某夫妇从“北京凯美国际”等团伙处购进假药和无证医疗器械。2015年4月9日,专案组在武汉抓获该团伙13名成员。次日,成功捣毁其在西安的仓库,查获假药械共21整件。7月24日,专案组又在郑州将“悦华整形”团伙苗某等人抓获,现场查获假药械共2.4万瓶(盒),以及大量包装标签、系列制假设备。
  该案查获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等假药、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等无证医疗器械货值达6000多万元,销售范围涉及除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市,总涉案金额超1亿元,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四、杭州“2.11”非法制售盐酸曲马多案
  2014年底,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网络日常监测发现,一QQ群发布出售盐酸曲马多信息。2015年2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及网络公司召开案情分析会,初步判定非法销售盐酸曲马多片的订单地在广州惠州,发货地在吉林长春。随即,杭州市市场监管、公安部门成立联合专案组。
  6月18日,专案组在吉林长春抓获正在某快递点发货的宫某。经查,宫某自2014年5月以来,从广东揭阳吴某、广西柳州黄某处购进3万多板盐酸曲马多片。7月,专案组先后在广东揭阳、广西柳州将吴某、黄某抓获。在广西柳州生产窝点查获盐酸曲马多原料80千克、成品胶囊1.5万粒。经调查,黄某从广东佛山某化工厂购进盐酸曲马多原料制成胶囊,并通过网络销售给广东珠海、吉林长春等地的下家。
  截至目前,该案缴获毒品盐酸曲马多95公斤,涉案金额达800万元,已查明销售下家超过500人,涉及北京、福建等16省市。该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五、宁波余姚市陆某某等人生产销售假药、假冒化妆品案
  2014年12月1日,余姚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日常巡查获得的线索,对某村庄一处厂房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工人正在加工生产各类铝管装膏剂,现场有全外文标识的国际知名品牌药膏、化妆品、牙膏等成品、半成品共计10种18万余件,且该厂无化妆品、药品生产许可。经鉴定,现场查扣的产品均为假冒。
  12月5日,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将此案移送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专案组顺藤摸瓜,相继抓获陆某某等制假售假及提供涉假包装印刷材料的犯罪嫌疑人9名。经调查,陆某某等为谋取暴利,租用该地下工厂,从江苏常州、上海崇明等地购进制假所需包装印刷材料,非法生产各类假冒品牌化妆品、牙膏、药品,再出口至中东、非洲等国际市场。截至案发,共生产以上假冒产品53万余件,已销售35万余件,总涉案金额3500余万元。本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六、李某等涉嫌制售假冒中药饮片案
  2014年7月,松阳县市场监管局根据线索,在4家涉药单位查获假冒亳州市中药饮片厂生产的中药饮片49批次。经调查,上述假冒中药饮片均由亳州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业务员李某提供。2015年5月5日,松阳县市场监管局、公安机关组成联合专案组,相继抓获李某,亳州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某、法人代表王某某以及部门负责人王某某、郭某某。
  初查发现,上述公司无中药饮片生产资质,且与亳州市中药饮片厂无任何业务往来。该公司从亳州当地中药材市场采购药材后,在公司内加工成中药饮片对外销售,产品包装使用亳州市中药饮片厂等生产厂家名称。2008年8月以来,该公司向浙江、江西等20余省份上百市县大量销售假冒亳州市中药饮片厂的“亳草牌”中药饮片,仅松阳县销售货值就有290余万元。通过核查该公司财务账户发现,2008年以来公司销售金额达10多亿元(中药饮片为主营业务)。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该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七、魏某某团伙涉嫌制售跨国假药案
  义乌市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在查办2014年义乌“8.16”特大跨国假药案中,发现了南昌一假药生产销售团伙的相关线索。2015年初,两部门联合专案组多次到南昌排摸踩点,确定了该制假窝点具体位置及活动规律。4月16日,专案组在南昌一举捣毁该制假窝点,摧毁了以魏某某为首的家族式假药生产团伙。
  当天,执法人员现场查获了用于生产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制剂的各类制假设备,大量假冒“万艾可”、“希爱力”、“Panadol”、“DIFLUCAN”等国外多个知名品牌药品,大批涉假保健食品制剂,以及20多种非药品冒充药品类口服液,案值7000多万元。
  梳理案件发现,魏某某家族早年成立江西怀生堂生物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长期组织生产各类“非药品冒充药品”口服液。2014年起,魏某某在该生产窝点组织生产固体制剂类假药、假冒保健食品,所生产的涉假产品主要通过山东、安徽客户销往国外。目前,魏某某等8人已被依法审查起诉。该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八、郑某某等涉嫌跨国网络销售假药案
  2014年6月,省食品药品稽查局网络巡查发现,金华某公司利用国外服务器自设网站,大肆销售各类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等兴奋剂类药品,以及假冒品牌的壮阳类、微整形类药品等,品种多达100多种,销售的产品大多涉嫌为假药。7月,省食品药品稽查局组织网购样品,经鉴定,样品“万艾可”、“希爱力”、“保妥适”等药品均为假冒生产,而网购信息显示供货人翁某某在义乌。11月,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15年5月14日,省市食品药品稽查人员会同义乌市公安干警展开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这一涉假窝点,抓获翁某某等犯罪嫌疑人。专案组顺藤摸瓜,发现郑某某等从江苏等地地下窝点采购假药裸品,经包装贴标签后,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在网络销售,对象主要为国外客户。
  6月,江苏地下窝点被捣毁,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等。现查明,郑某某等销售涉假产品货值1亿元以上。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当地检察院提起公诉。该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九、龙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涉嫌无证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案
  2015年4月30日,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市龙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分公司、免费体验店、员工暂住地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公司通过免费体验方式,向老年人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创义美”低、中频高电位治疗仪。执法人员当场查扣“创义美”低、中频高电位治疗仪32台。经查,该公司自2014年12月起,在未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以免费体验形式向老年人销售上述治疗仪共48台,涉案货值150余万元。
  5月,绍兴市越城区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该公司负责人韩某某、龙某某提起公诉。
十、纪某某团伙生产销售假药案
  2014年10月22日,海盐县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对许多多平价大药房进行检查,当场查获“金V9”、“极品三鞭宝”等产品17种1192粒。这些产品均检出西地那非成分,且声称有疾病治疗功效,为假药。当日,海盐县市场监管、公安部门成立联合专案组进行深入调查。
  11月17日,专案组在杭州余杭区捣毁上述假药提供者王某某的销售窝点,查获假药23种3.7428万粒。通过研判,专案组发现涉案假药源头在石家庄市。一个多月后,专案组在石家庄市一举捣毁了制假窝点,抓获纪某某假药制售团伙的6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扣押假药成品64种22.4万粒,半成品51种283.5万粒,包装盒、标签和说明书100余箱,以及账本、物流单和制假设备等。现查明,纪某某团伙自2012年以来,通过租用厂房,采购西地那非、辅料、包装材料等加工生产各类假药,销往全国30余省市。
  该案共抓捕犯罪嫌疑人12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处,涉案总金额8850万元,本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